为整体提升长三角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届长三角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会上发布了《关于推进长三角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倡议书》。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品牌建设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和社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战略,推进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促进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
上海已有成功实践
事实上,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龙头,上海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探索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创建具有上海特色品牌的国际大都市,需要依靠一大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品牌的集聚来推动、支撑;中小企业品牌同样有用武之地。
2006年,由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牵头举办了“首届上海中小企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推荐活动”,50家“品牌企业”,150项“品牌产品”入围。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推荐出108家企业为“品牌企业”,208项产品为“品牌产品”,并于近日举行了颁奖大会。
对此,上海市中小企业品牌推进办公室主任张立民分析,今年的申报情况相比去年而言,企业总体质量有所提高,企业品牌意识明显提高,服务类企业参与度提高,工业类企业专利意识提高。比如说去年申报时,有部分企业由于无注册商标,而失去了参加推荐活动的机会,而今年上报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有注册商标,近三分之一的企业为参加中小企业品牌推荐活动,向工商局提出了注册商标的申请。
长三角有合作基础
浙江、上海、江苏三省市的中小企业各具特色,具有优势互补的合作空间。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中小企业网站,通过网络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为构建长三角中小企业信息交流平台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不过,上海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姜为红提出,目前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中,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还存在三个不适应,一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滞后,二是对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支持不系统,三是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缺乏互动对话平台。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电信率先开通中小企业114服务热线,帮助中小企业获取所需的各类信息服务。
与会的三地中小企业局、办负责人也表示,加速推进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工程。利用网站,进行品牌法律法规和品牌业务知识的宣传、培训和咨询,提高企业的商标品牌意识;为中小企业提供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信息;依法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中小企业的品牌专用权;开展三地品牌企业网上联合宣传活动,扩大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