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7年申请抱得“雅鱼”归

 




                          雅安市第一个水产养殖合作社养殖基地及“雅鱼”商标注册

    2009年3月28日,四川省雅安市申请的“雅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商标注册证。这是雅安市保护“三雅”文化取得的重大进展,同时也是继“蒙顶山茶”之后保护区域品牌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雅鱼”商标  花落雅安市
    
    自2002年雨城区鱼种站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后,近5年时间里,因申请材料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雨城区鱼种站两次收到四川省商标事务所通知,要求补充证明材料,申请事宜遇阻。
    
    2004年,洪雅县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报注册“雅女”商标成功。“‘雅鱼’被洪雅注册了!”雅安人感到很遗憾。2008年5月,有消息称,洪雅县正在申报注册“雅鱼”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市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第二天申报人员就带着材料去了北京。”消息传出,雅安市工商局、雨城区水利局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就此事进行专题汇报。
    
    2008年5月11日,带着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材料补充意见,联合工作组返回雅安,着手准备补充材料。
    
    “确实来之不易啊!”雅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广告监督管理科科长康晖感慨,多次往返成都进行申请材料的补充和提交事宜后,今年3月28日,我市“雅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
    
    “截至目前,我国已申请注册的驰名商标共计3000多件,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仅300余件。在这300余件商标中,鱼产品只有4个种类,我们的‘雅鱼’就是其中一类。”康晖告诉记者,地理标志产品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资源,是历史形成的,既是稀缺的,也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具有独占性、唯一性和排他性。

    宣传“三雅”  雅鱼当先
    
    “我市‘雅鱼’商标注册成功,得益于平时对雅鱼的保护。”雨城区水利局水产科负责人叶真全是赴京人员之一,在他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厚厚一叠雅鱼证明商标注册申报材料。一本厚达上千页的资料中记载了雅安市从1982年以来保护雅鱼的点点滴滴。
    
    “3月3日,孔坪公社保护雅鱼资源管理小组抓住一鱼贩,有雅鱼30多斤,其中13条是活鱼,内有7条母鱼,最大的一条5斤多,全都放回了江里……”这是1982年雅安县保护雅鱼资源管理委员会所发文件上的记载。
    
    资料显示,1988年,雅安市开始实行春秋两季禁渔制度;1999年到2003年期间,我市先后建立了“地级宝兴河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雅安市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雅安市天全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三个渔业自然保护区;2008年,市政府颁布实施《关于将青衣江流域部分河段划定为禁渔区的通告》。
    
    雅安市对水生态的保护工作从未间断。
    
    “保护雅鱼实为保护‘三雅’文化的根基所在。”叶真全说,许多美丽的传说也是有力的佐证,这成了申请证明商标的重要资料。
    
    被称为雅安“活地理”的曹宏老先生查阅了有关雅鱼的历史资料。他在2004年5月1日所写的《雅州丙穴嘉鱼》一文中提出,丙穴,在治南五里,出嘉鱼。因丙穴嘉鱼产于周公河,在蔡山改名周公山前,周公河原叫雅安河。所以周公河的嘉鱼被称为“雅鱼”。在明清两代,“丙穴嘉鱼”是雅州府八景之一。
    
    雅鱼的鲜美被世人公认。随着雅安旅游市场不断升温,来雅领略“三雅”文化、品雅鱼的游客络绎不绝。
    
    雅鱼证明商标落户雅安,这个消息让雅安人振奋。叶真全认为,宣传“三雅”文化,雅鱼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载体。
    
    发展“雅鱼” 牢固品牌
   
    如今,在清澈的周公河中,不时能见到鱼儿游动。在“鱼虾绝代”一词盛传的当今,这是对雅安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肯定。
    
    记者了解到,从2003年开始,我市水利部门连续向辖区内的江河投放100多万尾鱼苗,其中雅鱼占三分之一。
    
    “我市境内的江河里鱼越来越多,经过长期观察,雅州廊桥上游的青衣江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叶真全介绍。   
    
    近日,雨城区草坝镇水口村的青衣江面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网箱,这是我市成立的第一个水产养殖合作社的养殖基地,350多只网箱里大多数养殖的都是雅鱼。
   
    “大概每天都有几千斤鲜鱼送到成都市场。”养殖人员高德贵说,由于雅安的水质很好,许多商家品尝后都下了订单,这里养殖的鱼供不应求。
    
    近几年,雅安市水利部门一直把培育、养殖雅鱼作为水产业发展的重点,结合我市的水域、品种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和科技培训,通过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促进了雅鱼养殖和繁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了雅鱼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叶真全告诉记者,目前全市雅鱼养殖点共有45个,总面积达300余亩,每年向市场输送鲜活雅鱼20万公斤以上。
    
    “我市有了‘雅鱼’证明商标,如何让它发挥最大的效应,造福市民,是我们今后的主要工作。”叶真全认为,“雅鱼”商标的科学使用细则还需尽快制定,如果没有规范的管理,商标将失去它的作用。
    
    叶真全说,证明商标是个无形财富。要让雅鱼的品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打响,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认为,制定统一的养殖标准,加强质量监管是做强品牌的第一要务。
    
    据悉,雅安市工商、水利等部门将针对“雅鱼”证明商标的使用研究对策。

Tags: 雅鱼  
责任编辑:
Sha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