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尚无品牌进入世界五百强

  昨日(18日),高交会举行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竞争力国际研讨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邢胜才疾呼,我国尚无一个品牌杀入世界品牌五百强,我国企业为洋名牌贴牌生产商品,手机利润的20%、电脑利润的30%、机床利润的40%被商标持有者轻松拿去。

  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该继续为西方企业贴牌生产,还是潜心打造百年老店?专家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迈克(美国知识产权法律专家):

  恶意抄袭面临巨额赔偿

  邢胜才认为,加入WTO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用知识产权来限制中国商品出口,中国品牌的商品走出国门,一不小心就面临发明专利或商标侵权诉讼。

  据介绍,2005年开始,我国出口企业因知识产权壁垒所造成的损失已超过反倾销,仅遭遇知识产权壁垒最严重的100种商品的损失就高达2000亿美元。目前,我国已成为被美国知识产权诉讼最多的国家。邢胜才认为,知识产权法对我国企业尚是新鲜事物,企业往往吃大亏。

  美国知名知识产权法律专家迈克说,中国企业在美国打知识产权官司,绝大多数败诉。一件商品要走出国门之前,必须委托专业人士调查是否会侵犯所销往国家的知识产权,若存在此类风险,可设法找出该国企业已申请的专利的缺陷,通过法律诉讼,对专利做“无效化”判决。若不做调查,执意进入该国市场,可能被控告恶意侵权,赔偿额度可能翻两番甚至三番,常达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

  刘尚志(中国台湾科技法学会理事长):

  中国制造已经享誉世界

  “先抄了再说,在抄袭中学习。”中国台湾科技法学会理事长刘尚志说,哪个书法练习者不是通过临摹名家书法而成长?刘尚志说,目前亚洲国家只有日本拥有国际顶级品牌,现有的国际品牌大多经历数十上百年发展,中国企业不必急于打造百年老店。

  他认为,我国企业应该从贴牌生产中寻求更多利润。在台湾,没有哪家企业会付给品牌持有者20%以上的利润,一般认为2%-5%是合理的利润空间。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吸引国际企业巨头,一些内地企业支付了巨额的商标使用权。如今,经过了30年的技术积累,“中国制造”已享誉世界,有了技术优势,中国企业可向外国名牌叫板,与之协商逐步降低品牌使用费。

  王宁(中国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不应再当世界工厂

  “中国到了该考虑不当世界工厂的时候了。”中国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宁指出,走自主品牌之路的海尔才是中国企业的榜样,我们该埋下头做属于自己的百年老店。

  他认为,在地价上涨、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背景下,压缩商品成本,支付巨额商标、专利使用权的生产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王宁说,中国企业要发展成大企业,只有4种模式。一是高科技企业,如微软、英特尔;二是具有品牌效益的企业,如耐克、可口可乐,自己无需加工厂,靠收取品牌使用费盈利;三是超大规模的制造工厂,薄利多销,如富士康;四是连锁商贸企业,如苏宁、国美等。   

Tags: 品牌  我国  五百强  
责任编辑:
Sha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