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扬州日报)报道了首批市级非遗公示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昨天(3日),扬州门户网站公示了105项非遗名单及保护单位,在上榜名单中,谢馥春、大德生、共和春等老字号的缺席,和具有现代时尚特色的“宝宝熊”上榜,同样引起读者的关注和争议。
宝宝熊成“非遗”保护单位
有读者质疑,只有几年历史的宝宝熊怎会有资格充当扬州面制作工艺的保护单位?难道市级非遗都没有历史年代的限制吗?
带着读者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市非遗保护中心,中心副主任管世俊无奈地说,共和春素以面制作技艺闻名于世,无论是历史资历还是知晓度,都是面制作工艺保护单位当仁不让的最佳选择,但遗憾的是,共和春以经营权交接为由,拒绝了非遗专家抛去的绣球。
对此争议,有关烹饪专家认为,宝宝熊虽然不是老资格的餐饮企业,但它却是在继承传统淮扬菜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成功打进奥运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宝宝熊具有某种文化延续性。
老字号频频拒绝“非遗”
不仅共和春拒绝非遗,谢馥春、大德生等老字号企业也不领好意。谢馥春的理由是厂址搬迁,大德生的理由是“商务繁忙”。而早在之前的省级非遗申报中,三和四美酱菜也曾经不“领情”,起初积极性也不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非遗频频遭受老字号的冷遇呢?共和春有关人士表示,申报非遗要搜集材料、撰写文本、制作宣传片等,不仅耗时耗力,还要支付人员工资和材料制作成本,即使申报成功了也不会有什么经济收益,对企业而言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再说共和春商标已遭人抢注,目前要继续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非遗希望不大。
不少老字号企业都有类似的担心:整理申报材料费时费力,申报成功之后难以得到资金回报。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老字号企业担心在申报非遗过程中,会泄露老字号赖以生存的传统技艺,从而放弃了申请。
老字号申遗要看综合效益
对于上述担心,管世俊表示,老字号的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就目前申报成功的各级非遗项目来看,仅清曲、评话、雕版等3个项目得到了10余万元的奖励,其他项目的奖励标准都还没有落实到位,这可能挫伤了部分企业的积极性。不过他还透露,市非遗保护中心已经将市级非遗补助的方案提交给了相关部门。
同时他也表示,老字号企业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即使得不到直接的经济补偿,申遗成功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间接收益是不可估量的。仅以扬剧和曲艺为例,由于国家级非遗的申报成功,加快了扬剧班和曲艺班的落成,另外在场地租用和社会事业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扶持。
而对于泄密的担心,他认为大可不必。对于某些涉及商业秘密的东西,比如配方、制作流程,企业可以根据需要予以保留,保护中心并不会强制要求。也有专家认为,老字号不愿与外界交流的心态,也反映了他们在经营上的保守,老字号只有经常与外界沟通,才可能在现代商业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