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知识产权进入战略主动期——专访著名知识产权专家马一德

2008-04-18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 彭亮 评论: 点击:
核心提示: 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前,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推动工作可谓“紧锣密鼓”。
  4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4月15日,“亚洲地区知识产权制度高级研讨会”开
    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前,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推动工作可谓“紧锣密鼓”。

  4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4月15日,“亚洲地区知识产权制度高级研讨会”开幕,亚洲十七个国家的官员在北京共同研讨知识产权制度。

  与此同时,保护知识产权办公室移交工作正在进行中,移交工作结束后,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将会逐步走向统一,归口管理。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工作也已结束,将力争在年内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

  中国已经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知识产权制度的功用和地位。

  就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而言,中国进入了一个“战略主动期”。在这样一个“战略主动期”,中国如何在信守《知识产权协定》的同时维护本国利益?国内企业如何面对新时期的变化?4月15日,《财经时报》就此对《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一书作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马一德进行了专访。

  《财经时报》: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上做得越来越好,为什么来自其他国家的责难却越来越多?

  马一德:简单地说,谁在知识产权的竞争中掌握了主动,谁就占据了经济发展竞争中的“制高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势必有维护自己竞争优势的需求。

  发达国家较早完成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享受着高附加值环节。因此,知识产权制度是他们关注的最重要的领域。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发达国家产生了危机感,所以,在知识产权领域对中国频频发出责难,“言必称保护”,也就不出奇了。

  《财经时报》:我国将知识产权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就之前的发展经验来看,全局部署在哪些不足之处有所补充?

  马一德:我们国家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比较晚,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和地位一步步重视起来也就是在近二十年。我认为这个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认为知识产权仅仅是个保护的问题,一直没有把知识产权放在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地位上去研究。

  国家之间关于知识产权的摩擦,把我们的注意力过多地吸引到了“保护”上。为什么我们讨论“知识产权战略”而不是“保护知识产权战略”?因为“发明创造”和“保护”同样重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都要靠自主知识产权。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发明专利是中国知识产权“最短的一块板”。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很多“成果”,其实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它们更多的是为了报评职称、为了学术成果才出炉的。

  中国是商标大国,专利里很大一部分是外观设计专利,这个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如果不能创造一个和知识产权战略相匹配的、相对称的外部环境,对自主创新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不够,只会使中国的发明创造离世界越来越远。

  《财经时报》: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内企业应该把重心放在哪个方面?

  马一德:中国的企业家一听到知识产权,首先想到的一个字就是“侵权”。我认为,今后对于知识产权,企业还是应该把目光从“侵权”上移开,更多地放到“研发”上。

  知识产权战略分为四个层次:国家、地区、行业、企业,而核心就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虽然处于微观层面,是知识产权战略最基础的一层,但无论如何,发明创造、品牌建设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去做。

  中国企业这方面的情况,基本是品牌稍强于专利。品牌形象关系着消费感情,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中国已经有了世界知名的品牌,但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专利发明上来。

  同时还要看到,即使是品牌方面,中国企业依然有很大的差距要追赶。亚洲十大品牌里,日本占了六个,韩国占了三个。很多国家都有知名品牌作为“国家名片”,但是说起中国,其他国家的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长城或姚明。

  《财经时报》:具体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马一德:首先是结合自己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开始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把知识产权战略放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放入研发过程来考虑。加大研究投入,吸收相关人才,巧用知识产权,这些都是必要的工作。

  另一方面,既然将知识产权提到了战略高度,那么国家当然会在这一领域的一条龙服务里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交易三大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可能加快;政府采购对国产品牌的扶持力度可能加大;知识产权援助中心可能会起到更大的作用等。企业应该在这些方面倾注更多的注意力,把扶持政策用活用好。

  《财经时报》:大型企业在研发力量和研发资金上更具优势,中小型企业该如何在知识产权竞争中不落下风?

  马一德:任何一个企业都要经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我不认为在知识产权竞争中,中小企业就会处于绝对下风。恰恰相反,我认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之后,中小企业反而比以前更有可能获得竞争中的优势。大企业的资金力量,在“血拼价格”的竞争方式中更有优势,“拼发明创造”可就不一定了。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一点。在我国,超过65%的发明专利、超过80%的新产品都来自中小企业。而与此同时,80.2%的中小企业没有知识产权部门,88.5%的企业没有专利许可贸易。

  在思想上,中小企业应该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在措施上,中小企业还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竞争战术。比如采取“进攻型战略”——竞争对手申请了某项专利后,会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这时企业可以提前公开这项技术,使对手准备申请的技术失去专利保护的可能。
Tags:知识产权  专家  著名  主动  进入  战略  专访  马一德  
责任编辑:武汉商标注册
用户名: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验证码

评论总数: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用户注册 - 电子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