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识产权锻造“海鸥”品质

 

  曾经,拥有一块“海鸥”牌手表是一代中国人向往的事情。“几十年几代海鸥人才给我们创造了海鸥这个品牌,不能在我手里把它干没了。”近日,记者在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采访时听到了海鸥集团副董事长王德明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王德明说的是在2011年,海鸥集团在瑞士巴塞尔世界钟表珠宝展上被外国企业指控专利侵权,海鸥集团奋起还击,并最终捍卫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2011年3月29日,在巴塞尔世界钟表珠宝博览会上参加展览的海鸥集团遭遇专利侵权投诉。一家瑞士企业投诉海鸥集团展出的不锈钢袖扣饰品外观形状侵权。如果海鸥集团在限定时间内没有应诉或不能提供“并非抄袭”的证据,将“当即清场、来年不允参展”。这已是海鸥集团继2008年之后第二次在全球大型展会上遭遇专利侵权投诉。2008年时,正是王德明率领海鸥集团果断还击,捍卫了海鸥集团的专利。此次,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后,王德明毅然决然地说:“我们必须应诉,如果坐以待毙,海鸥表从此就要背上抄袭的罪名。”

 

  经过紧急的磋商,王德明提出了海鸥集团方面的抗诉依据和理由:海鸥集团出品的不锈钢袖扣产品在2009年就已提交了中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同期已完成了在瑞士提交专利申请的程序,2010年2月17日授权。此外,海鸥集团还做出了其他应对措施:迅速与天津的海鸥集团总部联系,拿出外观设计专利法律文件的书面证据;到投诉公司展位查看、收取实物和图片侵权证据;聘请当地律师咨询相关法律事宜;海鸥集团正式起诉对方涉嫌侵权。

 

  经过了48个小时的紧张应对和协调,当地的仲裁机构宣布:海鸥集团胜诉!获知消息的王德明言语间颇多感慨:“海鸥表的专利是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坚持自主创新发展的结晶,因而面对挑战时我不会坐以待毙。”

 

  钳工出身的王德明酷爱机械,对精密设备饱含感情。1995年,王德明调任海鸥手表厂任厂长,当时的手表厂正值最困难时期,产品销售无门。在冷静分析了所处形势后,王德明果断地做出了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改造传统机械手表、将产品开发重点转到适应市场需求的机械自动手表上来的决定。经过了4年的研发和推广,海鸥集团一举扭亏,市场之路越走越宽广。

 

  “搞机械自动表,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机芯专利和优秀的外观设计,用技术拉动品牌。”认识到这一点的王德明对海鸥集团提出了三个“不”:“骨干不能散,设备不能减,科技经费不能少。”在王德明的带领下,海鸥集团每年都拿出1000多万元用作科研投入,并研制出了技术水平最高的陀飞轮高档机械表,同时在机芯制造等领域提交了超过300件国内外专利申请。

 

  “海鸥集团敢于参加全球展会并积极应诉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就是因为对自己的专利有足够的信心。”王德明说。

Tags: 知识产权  
责任编辑:
Sha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