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姓名用汉语拼音拼写将很快出台国家标准,今后无论是国际会议、还是护照填表,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人名,必须姓在前,名在后。
虽然汉语拼音是国际上将汉字转写成外文的国际标准,但却一直没有得到国人足够的爱护,尤其是在中国人名的拼写上。国际赛场上,中国运动员名字有时姓在前,有时名在前;国际会议上,学者的姓名也存在姓、名位置颠倒的现象,把很多外国人都弄糊涂了。不仅如此,姓和名的汉语拼音应不应该大写、两个字名字的姓和名之间用不用加-”……目前都存在不统一的现象。此外,汉语拼音拼写人名如何简写也需要规范。例如我国乒乓球名将马琳和马龙,参加某些国际大赛时,姓名简写都成了M.L。”,外国裁判和观众经常遭遇不知道谁是谁的尴尬。
很快,这些乱象都将被规范。由国家语委、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制订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已上报国家质监总局,申报国家标准。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透露,今年年底或2011年年初,人名汉语拼音拼写的国家标准就将出台,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人名,必须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都应大写。此外,为了方便外国人分辨中国人的姓氏和名字,在一些面向国际的论文等出版文献以及护照填表等情况下,姓氏的汉语拼音可以全部大写。汉语拼音国家标准还将规范孙悟空”等虚构人物的姓名以及类似红线女”等艺名的汉语拼音规则。
拼写要先姓后名
编辑动机
当你拼写姓名拼音时,你的习惯是怎样的?是借鉴国际惯例或英语名字的拼写方法,先写名、后写姓?还是按照中文拼写的顺序分别标注?
不用烦恼了,国家语委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即将出台,此规则将明确规定,人名汉语拼音拼写方式予以统一,要求姓在前名在后。
应该如何拼写
姓前名后开头用大写
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姓名拼写乱象,记者特别向金程请教了最规范的写法。比如一个名叫张大山”的人,他的姓名拼音正确写法为Zhang Dashan,而Da shan zhang或Dashan zhang都是不规范的写法。
金程介绍,事实上,汉语拼音统一姓在前名在后”的规定,已经是一个老话题。根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76年修订并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以及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颁布实施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中国人名译名一律使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均须大写。如Li Hua(李华)、Wang Jianguo(王建国)。
其中,姓名应尽量使用全称,若译名过长确需缩写,则姓用全称,名用缩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如Zhang Z.Y。(Zhang Zhaoyang张朝阳)、Ouyang X.Y。(欧阳向远)。
会否导致重名
同名重复用汉字注解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加,使用人名拼音的场合越来越多,金程认为,《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的出台,将有利于提高全民的规范意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银行账户、出国护照等。同时,有利于社会高速、准确运转,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统一拼音写法后,会不会导致重名过多,进而失去名字的独特性?金程表示,目前中文姓名的书写混乱已经让一些外国人看得云里雾里,因此要具体到哪一个字,尤其是同名重复的,还是要有汉字注解。
记者调查
中外学生各有书写习惯
云南学生
根据情况选择拼写方式
记者见到小曾时,小曾正在学校就业信息宣传栏前看某外资银行校园宣讲会的海报。小曾是云南大学财会专业大四学生,现在正准备忙着找工作。小曾说,在求职过程中申请外企职位时,需要用汉语拼音填写自己的姓名,会尊重对方要求,把自己的姓氏写在名字的后面。但是如果去国内企业求职时,我还是会按照我们自己的习惯把姓氏写在前面。
云南大学法学专业研二学生小万说,以前从来没有人要求他把姓氏写在名字后面。我们去办银行卡或者是订机票的时候,要填拼音不都按照我们自己的习惯顺着写的。”小万的朋友小张也认为,中国人学外国人把自己的姓氏写在后面这种做法不太好,但是应该把国内国外的情况区分开来。在国外,我们要适应别人的环境,在国内还是让外国人来适应我们的习惯吧。”
外国留学生
书写遵循国际惯例”
据记者了解,西方国家大都是名在前姓在后,但是也有例外,匈牙利人的姓名排列就与我国人名相似,也是姓在前名在后。而在亚洲,受中国文化辐射范围的许多国家,如日本、韩国、缅甸、越南、蒙古等都是姓在前名在后。
徐秀连是来云师大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她告诉记者,在韩国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汉语名字,人们在用韩文或是中文书写自己的名字时,都是把姓氏写在前面。在用英文书写自己的名字时,我习惯把姓氏写在名字的后面。”
日本女生Yuri Jimichi说,日本人的名字和中国人一样,都是姓氏在前名字在后。但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受西方影响很深的国家,所以我们在用罗马拼音写自己的名字时都会按照西方的习惯,把姓氏写在名字的后面。”
观点PK
我支持 中国人学什么洋名
黑夜吹哨:强烈支持,是中国人学什么洋名?我儿女的名字就是姓、辈、名。连辈分都不能丢掉,这是文化传统的传承。不然,中国人以后可能连中文名都没有了。
南京网友: 别老拿所谓的国际惯例说事,也别啥事都将就外国人的习惯。让老外逐步明白我们的传统,尊重我们的传统,理解我们的传统,习惯我们的传统。
漳州网友:这次我支持国家的规定。中国人就是要有,姓、辈、名、字。就算辈跟字丢了,也应该让姓在名前面,那才是中国人的姓名。
我反对 名前姓后是国际标准
广州某网友:字符的书写讲究的是方便性和习惯性,与别人沟通的书写则讲究通俗易懂。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国与国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为了更好地沟通,书写的方式略有改变也是很正常的。就因为如此要硬性改变,谈何与国际接轨?
新西兰网友:写汉语拼音的时候把自己的姓全部大写不就行了,比如说张婷写成Ting Zhang, 这样外国人中国人就都知道了。前面后面有什么区别?
欧洲网友:国内交流用不着拼音姓名,国际交流名前姓后是通用标准,此规定似乎是在为和外星人交流做准备。
及时跟评
熊丙奇(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不应强制每个公民
《拼写规则》可以出台,但适用范围不是强制要求每个公民,而应是图书、期刊、报纸、电视等出版机构、新闻机构,以及对外交往的文书、国际学术会议等。事实上,现在出现人名汉语拼音拼写的混乱,不在于日常生活,而在于公开出版物、公开场合中,没有统一规则。从公民个体看,使用怎样的人名汉语拼音拼写办法,是个人的权利,只要不影响日常生活即可。而且从约定俗成看,为交往方便,没有规则,大家也是乐于采取彼此接受的拼写方法的,对于已经习惯的方法,没有必要修改。
佘宗明(评论作者)
人名拼写宜遵从公序良俗
立规则限制姓名拼写”的自由,也是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现实演绎。捍卫姓名拼写的权利,与遵循拼写规范的义务,就像公民社会性的硬币两面”。追求书写个性,不应摒弃遵守拼写规则的前提。
姓名拼写,宜遵从公序良俗。当情绪化的执拗,肯向统一性的先姓后名”拼写规则低头”时,你我的名字,才能既易于识别,又能映衬出自身的文化气质。
文学人物译名应有意译空间
我国首部《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将出台,专家认为——文学人物译名应有意译空间。
最近,网上流传一则武侠人物英文名对照表”。无独有偶,教育部组织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课题,已经通过了专家鉴定。但对于如何为文学人物译名,至今尚未有明确定论。
网络译名 颇多笑果”
李莫愁被叫作Dont Worry Lee”、 小龙女叫作Miss Dragon”、任我行成了 Let Me Go”,还有诸如Little Phoenix Lu(陆小凤)”、Make the Fox Rush(令狐冲)”和Baby Way(韦小宝)”等。这个武侠人物英文名”的帖子在不少论坛里的点击率极高。这般无视专有名词、语法规则,将武侠小说里的人物名字直译成英语,一经网络传播,颇能制造出笑果”。
尽管这样的雷人武侠人物译名很抓人眼球,也很搞笑,但还是被批评为有无聊和低俗之嫌”。有专家表示,从学术上来说,因为没有遵循有关英语语法和规范,肯定是不可取的,如果只是为了娱乐自己或大众,博人一笑,倒也无可厚非。
中国人名 规范翻译
其实,专家们纠缠的莫过于应该如何准确、规范地翻译中国人名的问题。比如,前中国女排著名运动员周晓兰,在国际赛场上就曾遭遇过被读作小篮球”的搞笑事。据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负责人介绍,我国首部《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即将出台,中国人名的汉语拼音拼写方式将予以统一,以改变现在人名翻译上经常容易出现的诸如姓与名秩序颠倒、乱用连接符号、字母大小写错误等混乱现象。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颎教授说,将中国人名译成英语是有约定俗成的规则的,现在中国大陆规范的人名翻译是采用汉语拼音写法,比如,张中华”的名字就该译成Zhang Zhonghua”,遵循的规则是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的首字母大写,且姓和名要有分隔,名要连写。
文学译名 给点自由
目前网上流传的武侠人物搞笑译名,显然有悖于即将出台的《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有专家表示,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如此谈不上任何规范的译名,是对武侠人物的恶搞,也是对原着的一种伤害。
但是,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华东师大教授潘文国却认为,对于小说等文学作品中人名、地名的翻译,不必卡得太死,不必太拘泥于汉语拼音译法,要允许机动灵活,主要是要能传达出原着中人名、地名的意境。比如,英国著名汉学家戴维·德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时自由度就相当大,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的名字用的是音译,而丫环的名字则多采用意译,就像把晴雯”译作Skybright(晴空)”、将紫鹃”译为Nightingale(夜莺)”,的确是多了几分文学韵味。
人名拼写宜遵从公序良俗
17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称,《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即将出台,它明确规定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要姓在前名在后”,而《规则》的公布时间,只取决于行政程序。
诚然,把张三”拼成San Zhang”,不过是公民权利范畴的个性选择,即便不规整,谁也碍不着。如果非得立法矫正,不但像是强扭西瓜”,还有越俎代庖之嫌。更何况,对于国人而言,姓名的拼写次序与传承已久的姓氏文化休戚相关。因此,保障民众姓名权,尊重其姓名拼写的自由,是权力谦抑和权利维护的题中之义。
然而,名字的元功能”,无疑是便于识别。姓名拼写讲求规范,也正是为了简单易认,减少社会交际成本。不然,无序可循之下,人家很可能颠名为姓,认知错位”,把张三”叫成了三张”。事实上,正因缺乏明文规范,在国际交流场合,不少人在名字书写上姓名混淆,如同一团乱麻,令人难以厘清。化解繁琐的姓名辨识问题,解颐之方就是确立细节化的书写规范,孰先孰后,让人一目了然。
事实上,过分夸大姓名拼写的自主权”,也容易陷入权利绝对化”的迷圈。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拼写姓名,既是为他人识别添了便利,也是规避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做登记、交换名片等。要带来双重裨益,增添生活交往的便捷性,就不可能不在姓名拼写的权利”上作出适度让渡。
故而,立规则限制姓名拼写”的自由,也是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现实演绎。捍卫姓名拼写的权利,与遵循拼写规范的义务,就像公民社会性的硬币两面”。追求书写个性,不应摒弃遵守拼写规则的前提。
当然,先姓后名”也体现着民族的文化认同。长期以来,我们的名姓称谓就保持着自身特质,统一规范,也是对姓名文化的一种秉持。在北欧许多国家,政府还专门制定了人名词表,抵制新潮”或强势的洋名”入侵,也拒绝违背识别规律的姓名,以维护姓名传统。
姓名拼写,宜遵从公序良俗。当情绪化的执拗,肯向统一性的先姓后名”拼写规则低头”时,你我的名字,才能既易于识别,又能映衬出自身的文化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