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缺失让山东尴尬,青岛产海参要贴辽宁牌

       
    前不久,山东青岛市民郭先生带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去饭店品尝青岛海鲜,点的海参、鲍鱼让客人们吃得津津有味,正享受着身为青岛人的自豪时,服务员无意中的一句我们店的海参、鲍鱼都是从辽宁运过来的”,让郭勇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朵根。日前,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鲁小兵也讲了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他在济南某大饭店吃饭,问服务员饭店的海参是什么参,服务员说是辽参。他问这种辽参的产地是哪里,荣成!”服务员脱口而出。 

  一个尴尬现状日益突出:我国海参养殖从山东起步,但山东的海参养殖长期以来却难有其名。即使在以盛产海鲜著称的岛城,辽参的专卖店、专柜也随处可见,产地青岛的海参、鲍鱼进入市场前,往往还要穿上辽参、辽鲍的马甲”。11月初在山东青岛举行的第14届渔业博览会上,山东十大渔业品牌被推上了核心展台,这是山东渔业品牌的首次集体亮相,也是山东渔业的品牌试水。有产量优势的鲁参、鲁鲍该怎么擦亮品牌?而青岛渔业,又该如何一马当先? 

  ■市场怪相 

  明明山东产,为何改姓辽 

  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打着辽参”牌子的海参在青岛随处可见,相比青岛本地品牌,辽参价格要贵百分之五十以上。类似情况还发生在鲍鱼等水产品上。来自鲁、辽两地水产界人士的自曝内幕”:相当一部分辽参、辽鲍产地是在青岛,有的产品还是辽宁养殖户从青岛收购后贴牌”而成。至于贴牌原因,无非两条:辽参产品俏,价钱高。 

  说到青岛海参,家住青岛市上海路的顾先生讲了令他记忆深刻的一件事。今年5月份,从北京来的朋友想带点海参回去,顾先生带路到了青岛南山水产品市场。逛了一圈才发现,店里卖的海参大都产自辽宁,本地海参不但店面少,包装也较差。青岛不是全国有名的海参产地吗?为什么本地海参还没外地的多?”朋友这一问,让一直认为天下海货青岛最好”的顾先生改变了看法。 

  在青岛东部、台东、中山路、小港等地,鲁参、辽参几乎同样平分天下。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青岛市内四区海参专卖店约有100多家,各大商场的海参专柜约300个,除了好当家、老尹家、海滨小金等几个品牌是山东省产品外,其余多为辽参,且大连獐子岛”、晓芹”等辽参品牌不但专卖店数量多,在卖场占据的位置也很醒目。 

  全国的海参养殖是从青岛发展起来的,山东搞海参养殖最早,技术力量最强,养殖面积也最广,可现在,最早养海参的地方,却被后来居上的辽参打败了,鲁参都被挤到了旮旯里。”一位多年从事海参销售的业内人士的抱怨,道出了海参养殖户的心声。 

  贴上辽鲍牌,价高近一倍 

  有时到外地考察,看到深圳、广州他们的养殖缸里放的海参,一看就是青岛崂山海参,一问养殖户他们也承认。可这些海参‘产地’写的却是辽宁,我看了心里不是滋味。青岛这么好的产品,到了外地咋就成了人家的替代品了?”在接受采访时,青岛一水产养殖公司的负责人王女士有些不解。 

  海参的尴尬,在鲍鱼身上同样上演着。青岛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吴国宝告诉记者,就在今年年初,他到南方出差,在当地饭店吃饭时发现, 辽鲍”、辽参”等品牌的水产品随处可见。饭店老板和当地渔业部门工作人员都曾向他介绍,其实辽鲍”的老家”大都在崂山,口感、品质很好,但因名气不如辽鲍大,只能贴上辽鲍”的标签。 

  我看了看价格,每斤鲍鱼大约在130元左右,而当时崂山鲍鱼在青岛的批发价为每斤70元左右,只有辽鲍身价的一半多一点。”吴国宝说,被打上辽鲍”招牌的鲍鱼在当地热销,使得大家吃鲍鱼时只认辽鲍”牌子,崂山鲍鱼成了辽鲍的廉价打工仔”。 

  养殖海参10多年的崂山区海参养殖户陈先生,每年养殖的海参都由来自辽宁的商家收购,这些产自崂山的海参到了商家那里就成了辽参”。比本地参的市场价要高出不少,钱大都让他们给赚去了。”陈先生说,自己一年到头只能挣个辛苦费。 

  ■尴尬 

  产量虽然大产值却不高 

  10月20日,在山东青岛举行的海参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鲁、辽两地的专家在为海参产业发展把脉的同时,也为山东海参产业大而不强会诊。海参是目前我国单品产值最高的水产品,但就整个产业来说,作为渔业大省的山东,品牌意识远不及辽宁。”作为论坛的组委会负责人,黄海水产研究所王印庚博士如此向记者介绍此次论坛举办初衷。 

  山东和辽宁在海参养殖技术上虽有差别,但同为刺参,产品口味、品质都没有太大差别。”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孙慧玲的这一观点,得到业界一致认同。 

  青岛人宁肯花高价也要买辽参,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咱不服不行!”青岛一海参公司总经理尹先生说,成本加上运费、市场推广等费用,辽参的价格远高于本地海参,但由于口碑好,消费者依然买账。 

  据山东省渔业协会副会长高永福介绍,2008年,山东省海参养殖面积为4.1万公顷,产量为6万多吨,产值超过100亿元,产量和养殖面积接近全国一半,远远超过辽宁。但业内人士介绍,山东的产量虽然大,单品产值却不及辽宁。仅在大连,以海参为主要产品、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就有5家,海参业年产值达60多亿元,人家一个市就抵了半个山东!”
 
    ■行业出路 

  山东渔业起航如何打出组合拳” 

  鲁参、辽参,是公认的营养价值最高的海参,长期以来,辽参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然而和善于抱团、擅长市场经营的辽参相比,鲁参虽然在产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却始终没有出现过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如今,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包括青岛在内的海参、鲍鱼产品逐步精细化、品牌化,从山东省委、省政府力推十大渔业品牌到崂山”牌鲍鱼在青岛举行的第14届中国国际渔博会上首发亮相,山东水产的振兴之旅已悄然破冰起航。 

  脱掉嫁衣,鲁渔更应抱团出海 

  对于鲁参的品牌发展,尹先生称自己感触颇深。这个在每个海参身上都刻上自家商标的渔民老板告诉记者,早些年,他带着海参到饭店推销,人家一听是青岛养的都不要,说饭店只供应辽参。从2003年起,他走上了创品牌之路,经过几年努力,他创建的品牌在青岛逐渐叫响。虽然海参价格提高了,但销量却不减反增,这让尹先生尝到了品牌的甜头。 

  创牌子需要勇气,刚开始可能很难,但如果不迈出这一步,永远都只能为别人做嫁衣。”尹先生说,最近这些日子,他正忙着通过猎头公司招募两位人才,一位是人力资源总监,一位是销售总监,等这两人到位后,他就把公司总部从黄岛搬到青岛来,为进一步擦亮品牌铺路。 

  在各位专家看来,受市场启发,尽管近年来山东海参养殖户创品牌的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养殖主体多是个人或合伙的中小养殖场,受制于规模、资金等因素,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品牌建设上仍显滞后。应该联合一些大的公司、企业,做一些拳头产品,把鲁参的牌子打出去。” 

  尹先生也持相同态度。在他看来,青岛的海参养殖太分散了,在整个青岛还没有培育出具备较大规模的海参养殖企业,而做品牌靠一家一户的家庭养殖是完全不可能的。在政府的引导下,养殖户比较密集的地方都在推广渔业合作社,这就为把大家团结起来形成统一品牌提供了可能。”尹宝昌说,此外,政府还应向养殖户提供引导和扶持。 

  补上营销课,还需打出文化牌 

  一位业内人士还提到,振兴山东渔业还不能缺少一张文化牌。她举例说,在山东,海参长期以来被当成菜肴,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挖掘得不够充分,而辽参则是将新鲜海参制成干货,作为名贵滋补品对外销售,这就从饮食文化上使得产品得到了提升。此外,辽参还特别重视品牌的延续性,近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实施原产地保护,挖掘海参的消费历史和传统,而在这一方面,鲁参一直落后于辽参。 

  值得一提的是,辽参的吆喝功夫也是山东同行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从事辽参销售的胡先生告诉记者,在大连有句话,叫海参搭着旅游卖”,意思是指到了大连旅游海参是必不可少的旅游产品,由此可以看出大连人在海参营销上的高明之处,我们的不少企业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心态,认为 ‘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是好东西就不愁销路,这种心态一定得及时调整”。 

  11月3日至5日,在青岛举行的第14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上,胶东刺参、胶东鲍、胶东鲆鲽鳎、胶东扇贝、东方对虾、荣成海带、莱州湾梭子蟹、黄河口大闸蟹、黄运甲鱼和微山湖乌鳢等山东十大渔业品牌被重点展示,虽然其中没有一样水产品为青岛独有,但青岛市在胶东刺参、胶东鲍鱼、胶东扇贝等渔业品种养殖中具有重要地位。 

  记者从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青岛产地的海参在养殖技术、产量、质量上均处于领先水平,青岛海参作为胶东刺参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鲁参自然责无旁贷”。

Tags: 辽宁  海参  
责任编辑:
Sha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