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9日,中国第三届商标节将在青岛举行,面对这一全国商标节盛事,青岛究竟拿什么作为“绝活”而完美担纲主办城市的重要角色?当前青岛自身的商标事业又是一个怎样的层次和境界?而本届商标节过后,真正给青岛留下的是什么?针对诸多问题,作为商标主管部门,也是本届商标节的承办单位,青岛市工商局无疑是最具发言权的。在商标节正式开启大幕之前,半岛都市报记者特别与青岛市工商局局长李国华进行了面对面访谈。访谈中,李国华坦言青岛已经具备了“纵向有高度,横向有广度”的商标发展优势,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指出青岛“现有商标总量与经济实际发展进程不成正比”的不足和遗憾,并就此提出了青岛将借商标节推行“提升商标注册服务、提升商标管理、提升商标运用、提升商标保护”的纵深兼顾的商标发展大战略。 
■成果 
全市共有驰名商标53件 
与青岛市工商局局长李国华约见是在商标节前最为忙碌的准备期,一谈及“商标”,百忙之中的李局长还是如数家珍地摆出了近几年来青岛籍商标的几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数字: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青岛市著名商标270件,山东省著名商标211件,驰名商标53件(其中国家工商总局行政认定22件),居全省第一位;从2003年起,全市山东省著名商标每年增长30件以上,2008年新认定省著名商标达到45件;2009年4月,华东、情满旅途、琴岛、胡姬花、青专等5件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实现历史性突破……从这一串数字不难看出,青岛“品牌之都”的名号确实名不虚传。 
“看上去成果累累,一片辉煌的景象,但其背后,着实隐藏了太多太多对商标事业发展扶持的艰辛。”李局长介绍说,作为主管部门,青岛市工商局早就意识到了商标光多还不行,争创驰著名商标才是商标战略的头号重任,而为此做出的努力,又以四个年份尤其值得记录。 
■步骤 
争创驰著名商标四步走 
2002年 
开始注重驰著名商标争创 
第一个年份是2002年,此前,青岛的注册商标量在全国城市中已经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但驰著名商标的数量并不可观。随着新的商标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工商部门开始注重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引导驰著名商标争创,先后创设了“青岛市著名商标展示街”、举办“青岛市优秀商标展示会”、组织著名商标电视展播、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商标节”等,全面展示本市优秀商标企业风采,如此一来,将现有商标再争创为驰著名商标的理念在诸多企业中深深扎下了根。 
2005年 
全市掀商标“打黑打假”劲风 
2005年是第二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关于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动部署,青岛市工商局在全市掀起了一股“打黑打假”劲风,“打假保名优”、“鲲鹏行动”等一系列商标专用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毫不留情地清扫了一批商标侵权行为,还原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也就从这一年起,“商品进货商标查验备案制度”在各大商场、超市、商店中确立执行,从进货源头给商家戴上了“金箍”,督促经营者严把商品商标进货查验关口,切实把假冒侵权商品拒之门外。 
2007年 
信息化管理系统属全国首家 
2007年被确定为“商标战略宣传年”,“全市推进商标战略工作会议”的首次召开成功地将驰著名商标争创计划推向一个新高度:代市政府起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商标战略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我市商标战略实施;举办了首届“岛城十大商标”系列评选活动,有力地提升了企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营造了驰著名商标争创工作的良好氛围。此外,市工商局果断购买了国家工商总局的注册商标查询系统和青岛地区商标数据库,创建一个信息化的商标管理信息系统,这在全国还是第一个,在此基础上,市工商局又独立开发了注册商标管理软件,实现全市注册商标数据库与企业登记数据库相衔接,大大提高了商标高端发展的效率和速度。对于积极争创驰著名商标的企业,工商局将其处于续展和宽展期的注册商标在红盾信息网公示,提前提醒和警示商标注册人及时办理商标续展手续,跟踪掌握全市商标注册发展动态,实时掌控全市驰著名商标争创进度。 
2008年 
建立农产品商标储备库 
到了2008年,工商系统又对全市4200多户企业进行了深入走访和调研,动员广大企业积极争创驰著名商标。奥帆赛举办前期,利用奥帆赛市场整治的有利时机,全市商标侵权的重点地区、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商品接受了一次彻底清理整顿,建立包含奥林匹克标志在内的驰著名商标保护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全市驰著名商标专用权保护整体水平显著提高,驰著名商标商品和奥运特许商品经营秩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08年,市工商局首次建立起了农产品商标、服务商标注册库和储备发展库,驰著名商标的争创再次掀起了一股高潮,全市商标申请注册量增长了15%以上,截至2008年底,全市注册商标总量达2.93万余件。 
“经过这一步一步的努力,今天的青岛商标事业已经形成了‘纵向有高度,横向有广度’的自身特点,既有着为数众多的商标企业,又有诸多让青岛人在全国都引以为傲的驰名、著名商标。”李局长表示,前几年的商标战略可概括为“突出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抓住行业优势企业和中小企业等重点企业,盯准农产品和传统老品牌等重点商标”,从而构建起了青岛市著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层级递进争创格局,最终取得了“纵有高横有广”的自身优势,这也是青岛能够担纲全国第三届商标节的主办城市,并能胜任商标界领跑城市的绝对保证。 
■现状 
商标与经济发展“不成正比” 
优势虽具,仍有不足。李局长接受采访时并不避讳“揭短儿”,反倒是坦承“青岛现有的商标情势跟实际经济发展进程并不成正比”。一是从青岛商标圈的内部比较上来看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4.1279万业户,而拥有的注册商标仅为2.93万件,悬殊显而易见。而就在这2.93万个注册商标中,还有相当一大批商标长期处于闲置无用的“休眠”状态。在农产品商标领域,青岛现有农产品商标数量众多,虽然有“马家沟芹菜”、“胶州大白菜”等响当当的农业品牌,但整体知名度较低,大多数农产品严重缺乏品牌竞争力。同时,部分具有特定品质的地理标志产品,被规模较小的单个企业或个人注册为商品商标,严重影响了地理标志商标的使用效益。 
另一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青岛的驰名商标量曾一度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但目前这种优势正逐渐丧失。从驰名商标行政认定情况来看,同为副省级城市的深圳已经拥有35件,而青岛仅22件,而且杭州、广州、成都等城市的驰名商标数量也高于青岛。从行业范畴来观察,青岛的驰名商标争创还存在“点高面低”的症结,即现有的驰名商标多集中在家电、轻工等行业,其他领域的众多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还停留在较低层次。 
李局长分析称,导致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商标战略意识不足。目前仍有大批企业尚不理解商标的意义和效用,没有充分认识到实施商标战略对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企业和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意义,致使大部分企业根本就不注册商标,或者已注册商标的企业对驰著名商标创建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假冒、制售商标侵权商品、“傍名牌”等违法行为也严重拖后腿。不仅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还极大地挫伤了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经济的发展。不过在李国华局长看来,“不成正比”恰恰说明了青岛的商标事业还存有广阔的潜在发展空间。 
■未来 
岛城商标将进入“动车时代” 
很多市民存在一个疑问,第三届商标节不过是个节会而已,又能给青岛留下什么呢?李国华在访谈中给出的答复是:青岛这个“品牌之都”将走进一个全新的商标发展攻略阶段 ,市工商局以举办第三届中国商标节为契机,就此提出了“提升商标注册服务、提升商标管理、提升商标运用、提升商标保护”的发展战略。 
从11月9日起,将开展“商标进企业”、“商标进农村”、“商标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工商部门将与各区市沟通约谈,推动各区市政府将驰著名商标争创。李局长特别指出,今年的商标节一大革新就是对农产品商标、农产品地理标识空前重视,这对青岛在农业领域的商标挖掘是个启发,“下一步,就要加大驰名商标培育推荐力度,将‘马家沟芹菜’、‘胶州大白菜’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及时指导做好驰名商标材料申报推荐工作。”另外,“泰发”手推车、“迎春乐”牛奶、“华仁”药业、“九联”家禽、“青食”饼干、“赛轮”轮胎、“浇注明天”等品牌也都被列为驰名商标培育重点。 
去年,国家工商总局对商标注册审查进行了改革,商标注册审查周期大大缩短,自2010年起,商标注册的审查周期将由以前的3年缩短至1年之内。青岛市早就看准了这个机会,酝酿对商标注册、审批工作来一次“大提速”,扩大注册商标总量。 
“青岛本身就是个国际城市,作为品牌之都,商标发展还应当上升到全球高度,创建响亮的民族品牌。”李局长说,青岛市工商局已经计划加强马德里国际注册宣传、培训和咨询,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提高国际商标注册的数量和质量,在国外创建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 
商标一方面要“创”,一方面还要“保”,第三届中国商标节还将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专题论坛,改进商标权保护,规范商标使用。对商标代理机构加强监管。加强商标印制企业管理,加强与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协作,做好涉嫌商标犯罪案件移送工作。 
李国华最后表示,通过这次商标节,青岛市工商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各区市政府和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与广大争创企业共同努力,三方共同借助这一盛事将青岛的商标经济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青岛市著名商标270件,山东省著名商标211件,驰名商标53件(其中国家工商总局行政认定22件),居全省第一位;从2003年起,全市山东省著名商标每年增长30件以上,2008年新认定省著名商标达到45件;2009年4月,华东、情满旅途、琴岛、胡姬花、青专等5件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中国驰名商标认定…… 
——一谈及“商标”,李国华如数家珍地摆出了近几年来青岛籍商标的几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数字。 
下一步,就要进一步加大驰名商标培育推荐力度,将“马家沟芹菜”、“胶州大白菜”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及时指导做好驰名商标材料申报推荐工作。 
——李国华特别指出,今年的商标节一大革新就是对农产品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空前重视,这对青岛在农业领域的商标挖掘是个启发。 
青岛本身就是个国际城市,作为品牌之都,商标发展还应当上升到全球高度,创建响亮的民族品牌。 
——谈到下一步的发展,李国华说,青岛市工商局已经计划加强马德里国际注册宣传、培训和咨询,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记者 王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