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标新闻
2009-08-07 07:11:01
- 证券日报
台小肥羊将提跨海诉讼

图:台湾曾出现“山寨版”的“小肥羊”,商标中的羊脸是黑的。
据台湾媒体五日报道:台湾“小肥羊”总经理黄庆宇表示,三年前以个人身份和对岸的“小肥羊”集团签约,并取得五年的“小肥羊”商标使用权,虽然一年前双方因经营看法落差,结束合资关系,但仍保有合法“小肥羊”商标使用权。但是大陆“小肥羊”公司总裁张占海却不愿承认,并指台湾“小肥羊”是“山寨版”,让他们的业绩大幅下滑,因此才决定对大陆“小肥羊”提出诽谤告诉。
通过司法互助诉状可登陆
出席记者会的“法务部”检察司检察官林彦良表示,透过司法互助,台湾诉状都可送达大陆,两边的管道都存在,也很健全,现在两会签订两岸司法互助,诉状送达应可以更快。出席记者会的民进党立委余天说,陆资进入台湾的情形越来越多,以后类似纠纷一定会层出不穷,希望陆委会与海基会可以先拟订一些配套措施,要求不当陆资限期改善或是离境。
据悉,一九九九年发迹于内蒙的“小肥羊”,短短十年间,其连锁餐厅已经遍布全国并且走到了境外。据“小肥羊”的官方资料,截至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小肥羊”在大陆拥有一百三十间自营餐厅及二百四十六间特许经营餐厅,在香港、澳门及海外拥有二十多间餐厅。二00八年六月十二日,“小肥羊”在香港成功上市,此次IPO共公开发行股票二点四五亿股,募集资金七亿多港元。
看准台湾人爱好美食,大陆连锁餐饮业进军台湾的脚步其实一直没停过,象是著名的“小肥羊”羊肉火锅,独特的汤头,搭配鲜嫩又没有骚味的羊肉,是很多饕客的最爱。
自称正宗曾告他人“山寨版”
“小肥羊”于二00六年在台湾出现第一家“加盟店”,吸引大批饕客。据TVBS报道,台北“小肥羊”业者称,足足花了三年时间,打退统一、旺旺等大集团,拿到代理权,也因为是自称正宗大陆分店,在台湾名气远播。
不过首度来台的大陆“小肥羊”业者,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说,“小肥羊”在台湾根本没有分店。大陆“小肥羊”业者张占海说:“特许授权的加盟店到期了,到期之后就不再进行特许授权。”记者问:“所以他们现在是山寨版?”张占海说:“嗯,可以这样理解。”
台北的“小肥羊”招牌跟大陆是一模一样,但现在居然被说成“山寨版”,店内员工也搞不清楚状况。报道称,三年前台北的“小肥羊”业者还控告台中另一家“小肥羊”业者是“山寨版”,现在被揪出也是“山寨版”。
小肥羊:资本嫁接后质的腾飞
小肥羊餐饮连锁公司(下称:小肥羊)是1999年8月8日成立的,今年公司即将迎来十周年的发展历程。1999年成立之后到2005年这个期间,小肥羊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店面的数量扩展得非常快,同时在这个期间公司也经历了几次增资扩股,股东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
而到2005年,公司的发展的确是遇到了一个瓶颈,小肥羊总裁助理李丽婵直言,“就是公司发展怎样由速度向高度的提升。”
的确,小肥羊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市场占有率很高,但是品牌的美誉度以及标准化管理等这些方面都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公司的管理层就决定利用资本这个杠杆,利用资本这个途径使公司的整个发展更加规范化。2006年6月,小肥羊引入欧洲最大风险投资机构——英国3i私募基金及普凯投资基金,以共同投资者身份对小肥羊投资2500万美元,其中3i出资2000万美元,普凯出资500万美元,共同持有小肥羊13.92%股权。且公司于2008年6月12日在香港成功上市。
李丽婵介绍说,2009年3月18日,小肥羊发布了上市以后的第一份年报,当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6%,同店增长率达到了10%。“可以说上市以后的第一份年报给大家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她说。
今年4月3日,小肥羊第二大股东英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3i集团及普凯投资向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合计销售约13.92%的股权交易已经完成。3i集团与小肥羊近三年的合作伙伴关系正式结束。
百胜入股牵手小肥羊
有人认为小肥羊在上市后的P/E(市盈率水平)差强人意。我们从下图可以看出,从IPO首日的23倍到目前超过20倍P/E,香港市场对于小肥羊这样的消费概念股是相当认同的。前期P/E走低,主要是由于股价走低造成,并非是投资者不看好这个行业。
2008年3月25日上午10点,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餐饮集团宣布,通过旗下投资公司购买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公司19.99%的股份,成为小肥羊的第二大股东。
其中,13.92%股权来自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英国3i私募基金及普凯投资基金,6.07%股权来自小肥羊控股股东Possible Way及主要股东Billion Year。按照每股2.4港元的销售价格,百胜收购出资将逾4.9亿港元(合人民币4.3亿元)。借此,风险投资机构和创始人分别套现了3亿元和1.3亿元。
创立十年的小肥羊是中国最大的中式餐饮连锁企业,百胜入股给外界两者进一步合作或小肥羊经营进一步提升的预期。公告宣布伊始,小肥羊(0968.HK)在香港股市高开22%。当日收盘时涨幅13.7%,股价为2.99港元。截至27日收盘,小肥羊股价为2.87港元。
会有这样的股价表现,并不令人意外。3月中旬,小肥羊披露2008年上市以来首份年度财报,2008年全年收入同比上升34%,至12.7亿元。但是,资本市场并没有对这个消息表现出太大热情,因为其市盈率已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小肥羊在3月25日股价已达到19.86倍的市盈率,较香港消费类股的市盈率水平(14.4倍)溢价38.9%,较美国餐厅运营商的市盈率(14.9倍)溢价33.3%。
据小肥羊公告,本次百胜购入股份的每股作价2.4港元,较周二收盘价2.62港元折让8.4%,涉及股数2.055亿股,总交易额4.93亿港元。根据此次2.4港元的交易价格,3i、普凯获得的回报是成本的2.68倍左右,套现3.9亿港元。
作为私募股权投资的两家公司,在合适时间退出,亦是逐利本能。从2500万美元的初始投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近7亿港元的增值,和超过3倍的回报,是相当理想的投资。而小肥羊也实现了在国际市场上市,并获得了知名国际餐饮巨头的青睐,实现了引进先进的战略投资者提升自身价值的目标。
小肥羊案例最易引起争议的是其IPO是否成功。有人指出,小肥羊上市时,其管理层的期望是招股价能够达到每股7-8港元,这比实际招股价高了一倍多,折合为市盈率约为50多倍。产生这样的看法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国内A股市场的经验。将发展不成熟和不规范的A股市场与境外股市对比是没有意义的,何况在当时,A股市场泡沫已被刺破,IPO已经告停,一朝上市、鸡犬升天的期望是不现实的。国内股票市场的市盈率水平逐步与境外市场接轨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