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商标为啥越炒越贱

     
    三年前200万不卖 三年后60万兜售 
   
   “陆羽”商标为啥越炒越贱 

    给茶行业一个有益启示:牌子虽然重要 品质才是根本

  三年前,湖城香茗茶行的老板梅跃玲打算把与湖州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茶圣陆羽注册成商标,但在申请过程中,她却发现“陆羽”两字早已在1986年就被湖南益阳砖茶厂注册成功,后来又多次转手,转到了湖南张家界一广告商手里。梅跃玲拟出20多万元回购遭拒。三年后“陆羽”商标再起波澜,最近该广告商又将该商标出售给了河南信阳一茶叶公司。  

    “那个广告商上个月就向我发来过快件,开价出售‘陆羽’商标,但我没理他。”梅跃玲谈及与“陆羽”商标再次擦肩而过时,显得很平静。  

    2006年,梅跃玲委托杭州裕佳商标事务所帮忙查找购买“陆羽”商标时,张家界这位商标拥有者田姓商人一口回绝,并宣称200万元也不会转让,甚至对梅租用商标的请求也拒绝了。时隔三年,该广告商却主动向梅跃玲来函,称因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愿出售“陆羽”商标,并开价60万元。

    “虽然找上门来,但我已没有兴趣了,一是开价太高,二来自己已注册了其他商标。”梅女士告诉记者,三年前注册“陆羽”商标不成后,她就马上申请注册了另一个与陆羽相关的商标,今年是该商标公示的最后一年,这几个月预计就能拿到注册证书了。“单单为了一个商标,耗费巨资,还不如自己重新注册一个新品牌。”梅女士介绍,“陆羽”商标事件后,提高了她的品牌保护意识,这几年她已申请注册多个茶叶文化品牌。

    “再次错过‘陆羽’商标,虽然有点可惜,但并不是很遗憾。”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李广德教授介绍,他们研究会也曾接到该商人的出售信函,但研究会只是一个非盈利团体,根本就无力回购。“炒卖‘陆羽’商标纯属市场行为,高价购买并不合算。”李教授认为湖南人之所以要卖商标,就说明缺乏与这个牌子相对应的内涵。在他看来,牌子虽然重要,但牌子后面的品质才是根本,没有品质做依托的牌子,只能昙花一现。“像长兴紫笋茶以前名气并不大、品质也一般,但这几年政府、茶农加大了对它的开发保护,提高了品质,使得该茶叶的知名度日益提高。”李教授认为,除了一个“陆羽”商标外,能挖掘“陆羽”的资源还有很多。

    从这场企业间的”陆羽”商标之争中,李广德教授认为政府部门今后可以在品牌建设、开拓市场等多个渠道为我市的茶叶企业创造条件。“湖州的茶叶在茶叶界都是有口皆碑的,作为《茶经》的著作地,我们也能在‘陆羽’身上做更多的文章,这也就需要政府部门多为企业做引导。” 

Tags: 陆羽  
责任编辑:
Sha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