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没能为自家的西瓜申请到‘白莲池’商标,我要从中吸取教训,努力提高西瓜的质量,争取明年通过申请,获得商标使用,让自家的瓜卖出更好的价。”7月6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沙坪镇白莲村九社的村民周顺学告诉记者。当日,记者采访获悉,为了保证品牌农产品一贯优质,真正促进农民增收,沙坪镇严格把关自有商标“白莲池”的准入,通过一系列严格检测维护“白莲池”的良好信誉。
周顺学今年种植了4亩地的西瓜。眼见西瓜获得丰收,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为自家的瓜申请使用“白莲池”商标,那么每亩地里的西瓜收益将比出售 “光头”西瓜多5000元左右,4亩地西瓜的收益将多出上万元。于是,周顺学向村上提出了使用商标的申请。很快,村上的检测人员来到周顺学的瓜地里,对西瓜的外观、口感等进行初检,结果不符合商标使用的标准,这意味着今年周顺学种植的西瓜不能使用“白莲池”商标。“即使周顺学家的西瓜通过初检,也还不能马上使用商标,还要将西瓜送到镇上的农产品检验室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只有检测合格,才能使用商标,上市销售。”白莲村村支书伍祖元告诉记者。
同样是西瓜种植户,已经通过申请,为自己的西瓜贴上了 “白莲池”商标的农户刘伟尝到了品牌带来的经济甜头。2006年,李庄人刘伟开始在南溪县的百里冲种植名为“早春红玉”的西瓜。那一年,刘伟的“光头”西瓜批发约1元5毛钱一斤。2007年起,刘伟来到沙坪镇白莲村种植“早春红玉”,并申请使用“白莲池”商标。如今,刘伟的“白莲池”西瓜每斤批发价为2元5毛钱,零售价约4元一斤,且供不应求。刘伟告诉记者,光是“白莲池”这块金招牌,就能为自己每年多带来上万元的收益。当然,自己的西瓜品质好,是经得起考验的。
洁白的检验台,摆放整齐的量杯、小天平秤等检验工具,规范有序是记者对沙坪镇农产品检验室的第一印象。在一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记载本上,记者看到上面清楚地记录了从今年1月到现在,该检验室对该镇多种农产品的检测结果。检测员马兴国告诉记者,他们不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有无农药残留的检测。如果检测不合格,将立即通知农户整改,停止生产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并通知商家立即停止销售该农产品。同时,还将上报翠屏区农牧局,进一步检测出不合格的成分。
据了解,“白莲池”商标是由沙坪镇无公害优质水稻协会于2005年申请注册并试用,2008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成功。最初,只有大米使用该商标,慢慢发展到大米、蔬菜、水果三大类农产品。“白莲池”作为沙坪镇主打农产品品牌,农户们通过提交申请,产品检验合格后就可使用,以品牌效益带动增收。
为了保证品牌农产品的优质,“白莲池”的准入相当严格。但是农户申请使用商标成功,并不代表进入“保险箱”。沙坪镇副镇长刘泽均告诉记者,除了日常的技术培训及农药使用监管等,镇上还随时对农户的农产品进行抽查,抽查合格,可继续使用商标,一旦抽查不合格,将暂停该农户使用商标。货真价实的“白莲池”农产品平均可为农户们增加15%左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