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的记忆

 应该是上个世纪80年代,商标进入了我的视野,准确地说,视野中所呈现的商标,还都是比较模糊的概念。

    或许是受电影和当时初级“电影原声磁带”的影响,那时候的“潮人”阵营中流行霹雳舞,而霹雳舞一套行头里的重点是霹雳鞋。当时电影里看到的匡威、耐克之类的品牌在天津还没有正式专柜,滨江道的摊位就成了满足“潮人”需求的唯一场所。尽管我算不上“潮”,但是拜兄长所赐,我也有幸得到了一双最时髦的霹雳舞球鞋。其实鞋子不稀奇,跟当时普通的双钱、回力高帮球鞋差不多,“潮”就“潮”在两侧鞋帮上缝满了各式各样刺绣的商标图案。现在看来,即使是“跨界产品”也不会在一双鞋上出现那么多品牌的商标,但那些满是英文、图案各异、色彩斑斓的商标实在个个漂亮,错落地缝在鞋子上,怎一个“潮”字了得。

    或许就是从这双鞋开始,我对商标图案、商标创意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上初中的时候在校服的关键位置手绘自己心仪品牌的商标LOGO、高中时用修正液在课桌上完成五十家名牌的“商标大全”、大学时在广告创意课堂上边手绘边演讲出了一回风头、毕业实习时通过为一家外企设计LOGO第一次体验“创造价值”的快感……

    前几天收拾柜子,翻出来当年从那双霹雳鞋上拆下的十多枚刺绣商标,边欣赏边回味,能扯掉的是残留在商标上那些细碎的线头,抹不去的是对商标最初的记忆。(艾 伦)


    【注:本文为天津《今晚报》“我与商标的故事”有奖征文刊载文章】

Tags: 记忆  商标  
责任编辑:
Sha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