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才、生产,是当今不少企业关注的管理要素,而商标知识产权管理却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很多企业对商标光使用不注册,或一注了事,缺乏系统管理,往往要到注册、申请或转让商标了,才急急忙忙差人找资料,甚至有的企业连商标超过有效期了都不知道,仍继续使用。”昨日,工商部门人士谈起锡城商标培育感慨良深。他们认为,我市企业商标管理亟须“破题”,有条件的企业最好建立健全商标等知识产权档案,设专人管理,或委托可信的商标事务所管理,防止走弯路。
作为品牌建设内涵之一,商标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数据显示,我市注册商标数量近几年来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仅去年就已注册商标3.8万余件,数量比五六年前增加了一倍。但与此同时,仍有部分企业在商标方面存在“短视”行为,或由此遭受损失,或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金钱来维护商标知识产权。
在产品包装上长期使用的固定标识,并非有合法身份证的商标,一旦有人抢注,企业将不能使用,并将为此付出丧失市场和品牌影响力的代价!我市一家年销售额上亿,产品外销欧美、东南亚等的轴承公司,在外包装上使用特定的标识和图案已近20年,却一直没有注册商标。一次听代理人讲起有标识相同、价格更低的产品在市场上出现时,企业负责人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企业立即协同有关部门与国家商标总局紧急联系,最终将一浙江人恶意抢注的行为挡在了门外。工商人士表示,我市每年都有企业反映商标遭抢注事件,不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缺乏商标注册、使用和管理概念,一旦商标被冒用或抢注,自身权益将难以得到保护,蒙受的损失将无法估计。
注册了商标,却又疏于管理,同样是一些企业的通病。一家商标事务所负责人告诉记者,多数企业没有设置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没有相关档案,而委托商标事务所代理的企业也寥寥无几。由此,当需要申请高知名度商标时,一些企业往往准备不足“急得脚脚跳”。我市一家合金制品企业注册商标后,竟将注册证放进了保险箱,一次在与外商联系业务时外商要求其出示商标注册证,企业有关人士拿出来一看竟已超过法定保护期2年。而要再使用此商标,企业还得花一笔钱重新注册。
有关人士指出,对商标“管”起来,将有力促进企业品牌建设。今后申请高知名度商标时,都要递交商品的销售量、销售区域,使用该商标近几年的年产值、销售额、广告发布等资料,而这都需要平时积累,而管理得当,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假冒商标,维护自身权益。我市就有一家规模型机械企业,由于没有相应的商标专业人才,花了10万元从别的企业购买的省著名商标证书竟是假冒的。
业内人士认为,商标管理要“破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同步推进。政府部门应通过走访、发放联系卡等方式加强与企业联系,使企业树立正确的商标意识,而目前我市开展的“千名工商干部进万家企业”活动,意在简化流程,方便企业注册和保护商标。应该指出的是,如何使政府资源最大化,让更多企业更好地运用商标管理好商标,也需要银行等各部门合力推动,而作为企业,更要确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在做好生产、经营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记者 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