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成都市青羊区党员援助服务中心首倡的“客厅工坊”模式,以党员志愿者工作室为纽带,组织和带领农民集中居住区里的“新市民”变家里的客厅为手工业工坊,创业就业。如今,45个工作室在青羊区各自发展,480余名“新市民”经过培训在家里就开始了创业就业的新旅程。昨日(25日),记者又从青羊区党员援助中心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新市民的手工艺品开拓市场,他们又注册了“客厅工坊”商标,将从品牌化的营销角度,让这些小小手工艺品做出更大的市场。本周五,党员援助服务中心主任常光洁还将参加在深圳举行的中国政府创新论坛,将“客厅工坊”的创新模式向全国与会代表推广。
青羊区乐平7组的聂玉梅、刘桂群,康庄社区的王远作都是工作室培训出来的传统儿童布鞋制作能手,参与不同的制作工序,他们每月能制作八百余双传统儿童布鞋,虽然每人收入在六七百元不等,但相比过去在家闲着,这样的收入已经让家里的生活宽裕了一些。
在师傅蔡勇的帮助下,他们学会了儿童布鞋的制作工艺。而师傅蔡勇也有了更多的打算,“目前,每双儿童布鞋的发价在八元,而我们的鞋子进了例如北京布鞋、三江布鞋这样的专营店,价格就翻了一倍。我们正打算利用援助中心注册的‘客厅工坊’商标来提高布鞋的影响力。让布鞋也有自己的品牌。”昨日,蔡勇师傅的儿子就专门赶到了援助服务中心,向主任常光洁咨询品牌授权使用事宜。而常主任也表示,将全力支持蔡师傅的想法,让他们的童鞋有自己的品牌,更好地拓展市场。
记者在援助服务中心看到,印刷精美的“客厅工坊”手袋上,写着“创意源自生活”几个大字。这里的手工艺品,种类很多,丝网花、珠袋、蜀绣、景泰蓝工艺画、传统布鞋等,大多属于家居产品,销路也不错。
常光洁主任告诉记者,学习这些手工技艺基本都是免费,新市民学习后上手也比较快。他们也在考虑把“客厅工坊”的商标尽快使用在这些手工艺品上,组织各特色建立自己专门的管理、设计、生产和销售网络,开拓更为广阔的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