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房内炒的花生米加工成麻酱香油”续
新闻回放:吉林长春市南湖广场附近有一片要拆迁的平房,暗藏一个炒花生点,环境恶劣,这里炒出的花生是一些农贸市场内制作麻酱、香油的原料,生产出来的调料销往一些农贸市场、麻辣烫店,甚至吉买盛超市里的美食广场。
昨日(20日)记者了解到,“大名府小磨香油”是注册商标,使用期限从1999年至2009年7月,持有人是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一人,注册范围为植物油。湖西市场黑油坊涉嫌侵犯商标著作权。
为何黑窝点屡禁不止?
长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宽城分局局长、宽城区人大代表苏中革认为,除了经济利益的驱动外,从政府部门角度来说,打击黑窝点目前存在三个问题。
一、多个部门监管食品安全,容易产生只管一段,难管一片的问题,推诿扯皮现象增多。
二、国家硬性规定少,而现实问题多。举例说,一家黑豆腐坊,如果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按照产量或盈利额的20倍处罚,一家黑豆腐坊要处罚100万,对于小作坊来说肯定拿不出来。
三、流通领域索证索票制度实行不全面、不彻底。小作坊屡禁不绝,超市、农贸市场有时进货根本不看证照票据。对这些无证小作坊怎样根治,将这些小作坊分成两类,对于有传统手艺的食品种类,老百姓离不开的产品,例如豆腐、香油、煎饼等,虽然证照不齐,要采取疏导、规范、扶持的政策,划出特定区域,办理证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不仅能降低成本,还方便监管。对于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冒名顶替的小作坊则要坚决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