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标新闻
2008-08-21 08:49:17
- 淄博信息港
商标人物:奥运商标保护,我责无旁贷

他每天一上班,就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标评审信件和形形色色的咨询电话;每年平均有近两万件的商标案件经过他的部门;作为商标评审委员会的窗口案件受理处的负责人,他要处理案件受理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作为一名资深审查员,他要对具体案件评审过程中各种法律法规和商标审查审理标准的适用提出意见;工作琐碎而繁忙,一边处理文件一边接听电话是他经常性的工作状态。
他就是张健,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人,现任职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简称“商评委”)。
17日上午11:00,记者来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采访张健。正在记者填写预约登记表格时,旁边一位女士走过来与记者攀谈:“你们找商评委的张健处长吗?他在办公室吗?我也想找他。”还没见到张健,记者就已知道他是个“日理万机”的大忙人!
果然不出所料,记者走进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办公楼五层时,大吃一惊:长长的走廊内,摆满了文件橱柜。走过这些大大小小的文件橱,记者终于来到了张健的办公室——挂牌“案件受理处”,刚刚开完会的张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十年,受理商标评审案件近十万件
张健,1953年出生在山东淄博张店。但初次见面,记者眼前的张健看起来只有40多岁的模样,年轻稳健。攀谈起来,更觉得他是一个地道的淄博人,正直而且对事情有独到见解。
对商标评审委员会,也许大部分读者并不知晓它的性质和职能,商标评审委员会依法对商标评审事宜独立行使裁决权,是保护商标的重要关口。张健指着一屋子一走廊的文件,笑着告诉记者:“我的工作就是负责商标评审案件的受理工作。商标评审案件包括对商标局驳回商标注册申请不服的复审;对商标局异议裁定不服的复审;对商标局撤销注册商标不服的复审;对注册商标提出争议裁定的申请等等,这些卷宗是我们商评委受理的其中一小部分案件。”
张健说,他负责的案件受理处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拆看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封商标评审信件。19年前商标评审委员会刚刚成立时,每年受理的案件只有几百件,但随着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和制度的完善,商评会受理的案件直线增加,仅2007年一年就受理1.7万件,现待审案件5万多件。
“案件审理处目前只有7名正式工作人员,6名辅助人员,每天的工作纷繁复杂。”记者在采访张健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张健的忙碌,找他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谈话几次被中断,张健抱歉地说工作的性质就这样忙碌。
奥运商标保护,我责无旁贷
自从奥运申办成功,张健面前的商标争议案件就多了一个主题:奥运知识产权保护!这不是普通的知识产权保护,它涉及到奥运会国际商标保护、涉及到中国在全球各个国家面前的形象!
“奥运会是全球盛事,在中国举办也是百年不遇,很多企业想搭奥运快车宣传自己,是可以理解的。但所有利用奥运的宣传必须在法律框架内,侵犯知识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张健办事严谨但不失人情味。他说,奥运申办成功后,奥运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也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多了份操心和牵挂。
为了说明奥运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张健给记者举了个简单的例子。“你比如说五环等奥运标识如果未经许可用于商业宣传,就侵犯了奥运知识产权。”张健的同事告诉记者,因为案件处理的正常程序非常复杂,对每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尽快息纷止争更为有利,所以他们经常会对案件当事人进行劝导和调解。
与对涉澳商标争议案件处理谨慎的态度一样,张健对待每件他经手的案件都谨小慎微,他所处的部门“案件受理处”在商标争议复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健始终坚持依法处理案件,他说,他知道每件商标背后,都关系到一个企业的信誉和生命,不容半点马虎。
商标评审,学问多多
小商标,大学问。商标评审案件经常涉及著作权、民俗、产业惯例等因素,同样的法律之下也难免有各种不同见解。接着他给记者讲了几个有趣的案例。比如美容美发行业起名“胡思乱想”,又比如饭店起名“加油站”。
张健说:“我们商评委曾经处理过一个评审案件,一个饭店要起名‘加油站’,商标局驳回了他的商标注册申请,当事人向商评委提起了复审。”商评委经过研究,最终裁决“加油站”成立,小饭店也顺利开张,为饥饿的市民“加油”。
“首先这个名字非常有创意,人累了也要‘加油’嘛;再者,争论的焦点就是这个名字是否容易让人误认成汽车的加油站,其实根本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因为加油站都有明显标志,没有人会到一个写有‘加油站’的小饭店前去加汽油、柴油。”张健幽默风趣的话引来大家的阵阵笑声,但笑声过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所从事的商标评审案件处理工作的琐碎和要承担的责任。
淄博情结,永远不变
阔别家乡15年,大家沉积在心中的家乡故事和话题太厚太深,永远聊不完,因而我们决定中午和张健的几位朋友共进午餐。
离开办公室,气氛轻松了很多,张健也逐渐打开了话匣子,谈话主题就从“他曾是一名刨工”说起。张健1970年参加工作,第一个历练他的社会大熔炉就是淄博红卫电机厂。
“在淄博红卫电机厂,我是一名刨工,天天开着刨床刨电机的底脚。”从一个刨工发展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一名干部,张健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敏捷的思路,一步步稳扎稳打拼到京城,中间他曾做过统计员、调度员、淄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广告管理科科员、科长。在1994年调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前,他在淄博生活了整整41年。
41年的感情不是一言两语能说清楚的。看到家乡人,提起家乡事,张健非常活跃,从新华药厂、汇源集团说到齐鲁石化、石蛤蟆水饺、益母草卫生巾,他不停地回忆着自己心中的淄博,还不断地向记者打听各个地方如今的发展,尤其在说起家乡的人民公园时,张健更是开始向周围的朋友“大肆”宣扬。
“我们的人民公园真正属于人民,公园四周的围墙都统统打掉,是一个真正的开放式公园,而且公园位于市中心,不管对人民的娱乐休闲还是对城市的绿化都很重要,管理也非常人性化。”张健说完家乡的公园,又开始给大家讲淄博的道路如何宽敞。当他听记者说现在张博路等区县间的道路两边都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时,张健说,家乡的生态环境在逐日改变,他也深有感触,他每次回老家都能明显感到异味越来越少,空气越来越好。
午饭即将结束时,张健拜托记者,通过晚报提醒家乡的企业在广告宣传上,首先要宣传自己的商标,一定要注意保护奥运知识产权。他说:“企业要想搭奥运东风,一定要在法律框架内。广告宣传上的每一个标志、每一句宣传语都要谨慎,如果实在拿不准,就请教法律专家。现在我国加大广告监督力度,一旦出现问题,有时后果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