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土品牌面临生存危机

    新会陈皮、杜阮凉瓜、开平金山火蒜……这些农产品不但在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地区是响当当的土特产,而且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名气,五邑的华侨即使飘洋过海离家千万里,仍然会回味着它们的味道,甚至为了一品它们的甘美而特意回乡。可是时至今日,这些带有地域性意义的农产品不但没有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品牌商标,有的甚至面临着绝种的尴尬局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本土名优农产品的发展困境?今后政府将如何引导农民打响农产品的品牌之战?

  现状:全市农产品著名商标仅2件

  用“物产丰富”来形容五邑可谓实至名归,新会的陈皮、开平的火蒜、鹤山的西瓜、恩平的簕菜,每一处都有自己的土特产,然而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农产品中,又有多少是获得注册商标并得以发扬光大的?据市工商部门统计,目前全市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的农产品仅有2件,而中国驰名商标一件也没有。

  “其实江门的名优农产品不少,很多都名声在外,但现在却都日渐式微。”市工商局商标科负责人分析说,由于此前缺乏积极的引导,乡民对农产品生产的热情并不高。以杜阮凉瓜为例,杜阮凉瓜是我市蓬江区杜阮镇的名特产,去年8月,为鼓励农户种植,杜阮镇政府贴出公告,称“辖区内农户如种植杜阮凉瓜,每亩每造补贴800元,连续补助2年”,但是,公告贴出后,全镇近20个村委会的5000多农户中,报名种植者却寥寥无几。
   
  “其实,如果把这个品牌包装好,组织村民大批量种植,农民的获利一定不比外出打工差。”据工商部门反映,由于无人关注“杜阮凉瓜”这项无形的资产,后来有一市民以私人名义注册了“杜阮凉瓜”的商标,抢占了使用这个商标的权利。也就是说,杜阮凉瓜今后欲以此为名争创绿色无公害产品而进入超市,仅商标一事就需费很多周折。

  尴尬:金山火蒜的悲哀

  说起开平金山火蒜,在五邑地区几乎无人不知。金山火蒜自18世纪引入开平种植,由于在金山码头大量出口,所以称为“金山火蒜”。金山火蒜具有肉质瓷白、厚实、含油量高、味道浓郁、胶质丰富等特点,金山火蒜的药用价值很高,所含大蒜素被誉为天然广谱抗茵素和防癌的“卫士”,又是降脂的“良药”。据悉,开平市金山蒜头出口曾占广东全省蒜头出口总值的8成左右,市场主要是东南亚国家。

  然而,当市工商部门前往开平市,欲发动当地农户集体注册一个金山火蒜的商标时,却发现其处境令人尴尬:当地种植火蒜的数量极其有限。当地乡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做小生意,仅有少数人留守家中务农,因为效益不好,务农者中种植金山火蒜的也只是极少部分,产量少得可怜。

  “时至今日,金山火蒜可说是濒临绝种了,将其打造成一个著名商标促进农民致富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市工商局相关人员叹息着说。

  对策:政府为“商标富农”铺路

  今年5月,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品牌兴市战略部署,市工商局制订了《商标富农工作示范点实施方案》,以指导农产品注册商标管理和使用,加强涉农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协助利用商标品牌为农业、农民争取更大利益。根据方案,将引导组织台山、新会两地分别推荐1—3个农产品商标纳入着(驰)名商标3年培育规划中,同时积极引导各地农产品的注册工作。

  市工商部门表示,今后,将主动联系当地政府的农业、农垦、渔业等部门,开展农业品牌调研工作,对我市具有特色的农业及地理分布、产业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农业品牌现状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做好龙头农业企业、特色农产品资料收集工作。市工商局商标科负责人表示,在信息发展时代,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就是生产力,就是农业发展的强劲后盾,今后该部门将致力于“商标富农”的目标,建立商标富农目标企业档案,帮扶农产品经营者充分发挥商标品牌市场营销作用,争取更大经济社会效应。(记者谭月韶 通讯员汤顺照)

Tags: 乡土  
责任编辑:
Sha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