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市工商局获悉,宜昌2016年新增“君之红”、“清江野渔”、“五峰绿茶”、“法官泉”、“朝天吼”、“峡州碧峰及图”、“潘家湾及图”、“蝴蝶泉及图”、“屈姑及图”9件中国
驰名商标,增幅创历年新高,标志着宜昌驰名商标创建进入快速发展期。
目前,全市驰名商标总数增至56件,在省内位居市州首位,在全国同等经济规模城市中排第8位。
2016年,宜昌新增中国驰名商标持续向第一产业聚集,呈现商标集群化发展特征。在新创建的9件驰名商标中,农产品商标占5件,在目前全市的56件驰名商标中,农产品商标占22件,与农产品紧密相关的酿造业占10件。表明我市农业及相关产业特别是酒业、茶业较为发达,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较高。夷陵区稻花香酒业产业集群拥有驰名商标6件;龙泉镇工业园拥有“关公”系列白酒驰名商标5件;以“土老憨”代表的红花套清江绿色产业园拥有驰名商标5件;以“屈姑”为龙头的中国三峡屈原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拥有“屈姑”、“九畹溪”、“屈原”等文化旅游商标,驰名商标继续向龙头企业聚集。
宜昌驰名商标为何能继续保持迅猛发展后劲?市工商局副局长胡卫东介绍,这主要得益于市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
“十二五”期间,省市县三级政府先后出台奖金奖励制度,宜昌市政府2015年制定实施了《宜昌市名牌创建和标准创新奖励办法》,对创建驰名商标企业的奖励从过去的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在推进商标战略和品牌兴市战略中发挥了强大的激励作用。
市工商局按照“申报一批,储存一批,培育一批,保护一批”的发展思路,建立驰名商标孵化库,每年都遴选一批重点企业纳入孵化库成为重点扶持对象,指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开展“一对一”服务,做到培育有重点、帮扶有计划,进而实现既有增量、又有存量。2016年,枝江香帅酒业有限公司等58家企业被纳入驰名商标孵化库,去年宜昌9件驰名商标也全部来自于孵化库。
随着商标战略的不断深入,宜昌企业品牌意识显著增强。秭归屈姑食品有限公司等通过商标争议程序等法律途径取得驰名商标保护。稻花香集团在白酒、饮料等数个类别中,申请注册了“香花稻”、“稻花”、“稻花村”、“稻花宴”等18个由多种字体和图文组合的防御性商标,同时还注册了6件国际商标,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