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1日从“2008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了解到,由于社会知情程度不高,不少城市闲置商标交易问津者寥寥。有关专家提醒说,闲置商标是个沉睡的资源,只要企业用心去“淘”,就会发生“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闲置商标是指已经获得国家审批但尚未投入使用,或者中止使用的尚在有效期的注册商标。据工商部门统计,我国累计核准注册商标中,有10%为闲置商标,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以苏州来说,有注册商标3万多件,但闲置的就有大约1万件。
无锡商标局一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前几年调查发现,该市闲置商标超过了6000件。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帮助急需商标的企业快捷获得注册商标,该市开通了闲置商标交易网,但3年下来,闲置商标转让或授权许可成功的仅有30件,每年不过10件左右。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大量中小企业却对商标求之若渴。2006年,中国的注册商标总量已突破277.4万件,年申请量达76.6万件,已连续五年超越美国居全球第一。但年申请量远远大于商标局的审查核准量,一件商标从申请到核准的注册周期长达2-3年,造成周期过长,让很多急着进超市或打品牌的企业急得跳脚。
商标闲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企业交了2000元钱,再加漫长等待后,商标注册下来了,企业却已破产。几乎每个城市的商标事务所内,都积压着几千张国家商标注册证,但因没有主人只好束之高阁。二是企业在重组、兼并、破产时,商标被遗忘、冷落。三是有名气的企业出于保护品牌,进行商标防御性注册后,放在一边不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商标抢注风,如奥运吉祥物“福娃”诞生后,一些职业注标人就花上千元左右,将这些名字抢注到手,待价而沽。
为啥会出现企业发展急需商标、而同时又有大量商标闲置这一矛盾?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不知道有闲置商标这回事,不知道稍加努力,就会“天上掉馅饼”。眼下不少城市工商部门纷纷开通了闲置商标转让网,打算唤醒这个沉睡的资源库。有专家指出,虽然购买一个商标比申请一个商标费用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可以省去查询、申请、审查、核准等一系列程序,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想想看,与其用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等待一个尚不知能否拿到商标注册证的商标,还不如用这时间去“淘”个现成的商标,省出时间去打市场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