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个好商标,庄稼变成宝——陕西省“一所一标”打造商标富农之路

    涉农企业有了商标,锦丝不再当成麻线卖

  群山环抱中的汉中平原,自古就是林茂粮丰之地。这里生产着上好的稻米、山茶、柑橘,为耕作于此的人们换取着丰足的衣食。不过,长期以来,这些优质的农产品一直没有获得多大名气,也没有卖上过多高的价钱。

  “2004年时,我用摩托车带了几十斤茶叶,给一位经销商送货,当时定价每斤80元,碰巧有几位外地游客来这家买茶叶,他们一眼就看上了我的茶,我眼巴巴地看着商家把我的茶叶包装贴上他们的标签卖出,售价是每斤400元,是我批发价的五倍,当时我很震撼,同时心里面也很不是滋味。”陕西省汉中市绿娇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莫仪辉,回忆起当年批发茶叶时的情形时说,“我回家后一晚上没睡着觉,几天的苦思冥想后,我决定我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商标,拥有自己的品牌和包装。”

  随后,莫仪辉就找到县工商局的领导和干部,咨询关于注册商标的问题。那年夏天,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和他一起到陕西省商标事务所申请了“黄云翠竹”和“绿娇子”两枚商标。“有了商标之后,我的茶叶价格当时就卖到了两三百元,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品牌的培育,现在最高能卖到每斤1000多元。”莫仪辉说。

  两枚商标,成就了一个涉农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这几年来,类似的故事在农业大省陕西并不鲜见,这其中有企业品牌意识觉醒的原因,也离不开陕西省工商部门的推动工作。“我们管理商标、研究商标,知道商标的价值,看到自已家乡的企业因为没有商标,锦丝只能卖出麻线的价钱,确实很心疼。”陕西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说。

  2007年,陕西省工商局提出了“一所一标”工作思路,要求一个工商所每年至少引导、帮助辖区内一个农产品申请注册商标,每年确定至少一个已注册的农产品商标,扶持其进一步做大做强。“陕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有829个工商所,且大半在农村,直接和农民、农村、农业打交道,商标富农工作必须依靠他们来完成。”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李仲为说。

  日前,在汉中召开的“一所一标”现场会上,记者了解到,如今汉中全市已有效使用涉农注册商标83件,去年汉中共向国家商标局提交注册申请45件,超过全市过去农副产品注册商标总和的一半。而在陕西全省,去年一共有375件农副产品商标申请注册,相当于过去农副产品商标累计总和的五分之一。

  参加“公司+商标+农户”的订单农业,农民放心了

  商标不仅促进了涉农企业的发展,也让农户成了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从前,城固空有好橘子,却找不到好下家,我也是一个农民,看着橘农们辛辛苦苦一年培育出来的柑橘,有很多都烂在了手里,更有一些人含着眼泪把卖不出去的橘肉扔掉,用橘皮去卖钱,我的心真的很痛。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城固的柑橘全都卖出去,还要卖上好价钱,于是,在2005年我立足于打造品牌经营的想法,注册了‘泛亚’商标。”汉中泛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安说,“现在我们通过‘公司+商标+农户’的形式,与橘农签订收购订单,收购价每斤高于全国平均价格两角到三角,按城固外销柑橘12万吨来计算,全县的橘农总体增收3000到4000万元。”

  “前些年这里也有企业搞订单农业,收购农产品,但因为规模小,信誉差,农民收益不大。”汉中市汉台区铺镇刘堡村党支书周明阳说,“这些年,政府和工商部门实施商标富农战略,培育了一批信誉好、品牌亮的涉农龙头企业。参加‘公司+商标+农户’的订单农业,农民放心了,都说‘订单农业好,市场干扰少,搭个好商标,庄稼变成宝’。我们种植的优质稻米,市场价格每斤九毛二,成祥米业以1.05元的价格收购。去年区上新扶持了榨菜厂,又引进种植大头菜,以四毛钱一斤的价格实行订单收购,比市场价高五分钱,仅此一项全村就增收近10万元。现在农民都知道,没有这些商标的无形价值,我们种的东西是卖不上好价钱的。”

  陕西省探索的“公司+商标+农户”模式,把企业的品牌和农民的收入联系起来,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收入保障,还通过规范的技术培训,严格的标准要求,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形成了良性循环。“我们为橘农供应优质种苗、提供培训指导;在果实采摘、分选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统一了标准,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当地工商所干部也协助我们,给广大的橘农灌输品质、品牌意识,让农民认识到,不按标准抓质量,就是砸‘泛亚’的牌子,最终受损的将是自己。”刘永安说。

  以点带面推广农产品商标注册

  “今后,要继续推广‘公司+农户+商标’的经营模式经验、‘一所一标’经验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付双建说,“长期以来,我们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很少,如果在数量上能够快速增加,并能够用商标带动这些农产品占领市场,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规模小、经营分散、市场反应慢、无法形成品牌优势等问题。”

  当然,这些模式的推行也不是容易的事。在推行“一所一标”的过程中,汉中略阳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对此感触颇深:“许多企业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只顾着抓生产,觉得注册商标程序很麻烦,还要花钱,我们多次上门动员企业给自已的产品注册商标,企业碍于情面,含糊应付,可能内心很烦。”

  企业老板尚且如此,农民接受商标就更需要一个过程。“农民是现实的,品牌仅靠宣传是不够的,最能带动他们积极性的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我公司以高于市场收购价的10%来收购他们的果子,让他们体会维护泛亚的品牌会比别人多赚钱。”刘永安说。

  “要用‘典型’的力量引导农民自觉利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加收入。实践证明,树立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用商标增收的典型,是转变农民观念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付双建说。

Tags: 陕西  庄稼  
责任编辑:
Sha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