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商标申请量达10062件,注册量8471件,商标申请量和注册量分别是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四省(区)总和的111%和126%。在获悉此消息后,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和副省长景俊海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在肯定工商工作的同时,要求该局继续扎实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在加快驰名商标认定、国际注册商标上取得更大突破。
就此,记者专访了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徐君峰同志。
数字盘点:上半年陕西省商标注册量跃升至全国第16位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数据,2009年陕西省商标有效注册总量为35804件,2010年上升至52387件。截至今年6月30日,更是高达60158件,近一年半的注册量是过去几十年总和的68%。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商标申请量10062件,注册量8471件,而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四省(区)申请量总和为9049件,注册量总和为6704件。陕西省商标申请量和注册量分别为四省(区)的111%和126%。通过一年半的努力,陕西省商标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陕西省商标注册量在全国名列第20位,今年上半年,已跃升到第16位。
徐君峰副局长介绍,按照陕西省政府《关于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2010年至2020年发展目标,到目前为止,陕西省中国驰名商标已从19件增长到33件,完成目标计划100件的33%;陕西省著名商标从781件增长到1052件,完成目标计划3500件的30%;地理标志商标从10件增长到22件,完成目标计划50件的44%;商标有效注册总量从31384件增长到60158件,完成目标计划70000件的86%。
方向把脉:陕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明显成果
分析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商标注册量快速增长的原因,徐君峰副局长介绍,2010年3月,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对推进商标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陕西省工商局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政府《意见》精神,深切认识到商标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其他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商标品牌总体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为此,陕西省工商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对商标战略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找准了症结,为更好地打造陕西品牌,促进西部大开发做了有益探索。
他说,从注册商标的结构与行业发展主导方向来看,一是高新技术类著名商标所占比重大幅增长,共有558件,约占总数的53%,覆盖范围包括IT产业、网络技术、电子仪表、环保型产品等。二是非公有制企业著名商标发展迅速,共有481件,约占总数的45.7%,反映出陕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明显成果。三是新兴服务业著名商标悄然兴起,共有93件,涉及计算机软件设计与维护、三维动画设计、快递、展览、专业进出口代理等领域。四是农产品商标异军突起。2010年全年帮扶1370件农产品申请注册商标,是前几十年总和3758件的36.46%,陕西省商标事业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
标杆效应洛川苹果”让当地农民享受30%品牌收益效应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目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是一棵树上的洛川苹果,在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原来装24只苹果的礼品盒价格120元,如今5只装的礼品盒就已卖到120元,且供不应求。为什么呢?”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徐君峰副局长如是说。
徐君峰副局长介绍,针对各地对商标品牌认识不足的问题,今年年初,该局成立了由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商标监管干部、资深商标代理人组成的商标知识讲师团”在陕西省巡回宣讲,仅2011年上半年,参加讲座的企业代表就达千余人。同时积极推行《商标注册建议书》等三项行政指导措施,指导企业健全商标管理制度。中国驰名商标的获得当年就让洛川苹果”增加了30%的品牌收益,富裕了一方农民的效应,让各地政府、果农积极申报商标热情高涨。在第15届西洽会”期间,举办了推进商标战略促进西部大开发高层论坛”,通过成功范例交流,经验推广,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商标注册量的增加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后续举措:年内超额实现新增10件驰名商标目标
徐君峰副局长说,根据陕西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使商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的要求,该局将从继续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加大培育驰名商标的力度、不断深化一所一标”工作、深入开展商标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积极引导和帮扶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支持商标无形资产资本化运作等六个方面继续夯实一所一标”商标富农基础,帮助渭南、汉中实现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徐君峰副局长最后表示,该局将全面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年内实现超额新增10件中国驰名商标的目标,借承办振兴丝绸之路,新筑欧亚大陆桥”主题活动之机,转变思维模式,提出突破性发展战略,从向东跟着中东部走向世界转过身来,向西,向西,向西,背对中东部地区,让中东部地区通过西部地区去连接欧亚大陆各国,以新欧亚大陆桥为基础,联合国外有关机构,利用商标国际注册帮助陕西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带动出口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提高陕西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潜力。(记者 陈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