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中的上海中华老字号企业,其经营范围涵盖了食品、服装、鞋帽、百货、饮食、医药、文化、广告、美容美发等各个行业。可现在的小囡只知道百事可乐、肯德基、迪士尼,中华老字号对于他们却很陌生,这种局面真是让人焦虑。
上海市人大代表王宗南在大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抓紧制定《上海市中华老字号保护和发展若干规定》的议案,无独有偶,市人大代表方名山向大会提交“保护中华老字号”的书面意见。
忧于现状提交议案书面意见
上海作为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拥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且独具海派文化特色的中华老字号。现在商业老字号企业有280余家,工业老字号企业270余家。其中,被商务部评定为“中华老字号”的企业有51家。
“然而,因为市政动迁、租金昂贵、商业布局等各种原因,有的老字号被迫从昔日的繁华地段搬迁到小马路或者不显眼的地段经营,这‘一进一出’,使老字号企业在相当一段时间失去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企业发展难尽人意,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去年,当王宗南听到上海市中华老字号企业协会许多会员单位的反映时,更让他觉得振兴发展“中华老字号”的必要。
方名山代表20多年前曾在上海第一商业局任副局长,分管市场工作,“那时候,从外滩一号开始到南京路的第一百货公司,短短3公里路程,298家商店中有196家是百年以上的老店,而现在只剩下不到10%的老字号商店还留在了那里。”回忆起过去的盛况,以及时下不少年轻人更追崇洋品牌的现状,让方名山不胜感慨。
建议设专项资金振兴老字号
据了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2006年,商务部发出了《关于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的通知》,制定了《“振兴老字号工程”工作方案》,启动了“中华老字号”的认定工作,首批认定了430家“中华老字号”。为进一步挖掘中华老字号品牌文化,提升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此次,方名山代表、王宗南代表分别以书面意见和议案的方式,呼吁以立法形式保护上海中华老字号。
两位代表建议,上海市应建立振兴发展中华老字号专项资金,在现有的工业、科技、宣传、文化、现代服务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中列支。届时,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和鼓励中华老字号品牌、绝技、绝艺、绝活的保护、恢复和传承,鼓励和支持中华老字号技术创新、经营创新、文化挖掘、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注册和续展、专利申请和维持、申请著名商标或驰名商标等。
王宗南还建议,如果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技术创新项目,应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贷款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中华老字号品牌、经营理念和独特技艺,还应该优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链接】
创新做法正不断推出
通过介绍品牌故事等方式让年轻人了解老字号的内涵;组团开设网上店铺推出老字号;将一些老字号组团到上海郊区寻觅发展之路;借助旅游顺风车,推广老字号……
两位代表表示,除了大环境将予以完善外,关键还是各家企业要懂得创新,走出适合现代消费潮流和习惯的新路来,既留住了老顾客,也吸引了一批新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