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湖北房县黑木耳以及香菇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7-15 来源:中国工商报 作者:郭兴华 评论: 点击:
核心提示:湖北省房县地处武当山、神农架交接地带,是全国闻名的“耳菇之乡”。 2009年,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地理标志相继注册成功。

  湖北省房县地处武当山、神农架交接地带,是全国闻名的“耳菇之乡”。 2009年,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地理标志相继注册成功。这是房县农产品获得的重要知识产权。下面笔者立足房县黑木耳和香菇的自然资源、品质特征、品牌建设优势,分析一下目前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借鉴。

  一、房县黑木耳以及香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优势

  1.资源丰富。

  房县共有林业用地42.13万公顷,占该县国土总面积的82.4%,森林面积36.8万公顷,阔叶林面积24.5万公顷,耳菇林面积12.4万公顷,是全国最大的耳菇林基地县。房县20个乡镇都生产耳菇,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青峰、土城、沙河、白鹤、万峪等乡镇。

  2.自然条件适宜。

  房县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0℃~15℃,昼夜温差明显,年降雨量750mm~1160mm,空气相对湿度75%,年日照时数1700小时~2000小时,无霜期223天,处于食用菌生产的“黄金线”上。由于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小气候优势明显,房县非常适宜香菇、木耳、平菇、灵芝等食用菌的生长。

  3.生产历史悠久。

  从唐朝至今,房县人民一直有生产、食用黑木耳、香菇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唐本草注》中记载了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这是目前关于黑木耳生产的最早记录。

  4.品质独特。

  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及悠久的生产历史,孕育了房县耳菇独特的品质特征。人民教育出版社《种植技术》(86版)上载明:“黑木耳东北产量最多,湖北质量最好,郧耳品质最优,房耳占郧耳的90%。”农业部专家一致认定,房县黑木耳“朵大、肉厚、色深、质优、弹性好、口感润滑、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房县香菇“色泽好、外观美、清香滑腻、质地纯正、营养丰富”。

  二、房县黑木耳以及香菇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

  1.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不大,品牌效应尚未发挥。

  房县的黑木耳和香菇曾名噪一时,但上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缺乏商标保护,不重视品牌打造,这两块金字招牌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后,房县于2010年启动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成立了管理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由于启动时间较短,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品牌形象策划、广告宣传等工作进展缓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不大,品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2.管理体制不顺。

  房县食用菌先后由县供销、林业、科协、科委、企管局、菜办等多个部门管理过,目前管理部门涉及农业、菜办(食用菌管理办公室)、林业等单位。菌种生产、技术推广、产业规划等工作由县蔬菜办负责,地理标志保护暨品牌管理由设在县农业局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公室负责,耳菇林资源管理由县林业局负责。这种分散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

  3.生产规模、生产量与资源状况极不适应。

  房县阔叶林面积达24.5万公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生产规模能达到每年发展椴木黑木耳20万架、香菇100万筒。按现在的生产水平,椴木黑木耳产量能达到1500吨,椴木香菇产量可达450吨,还有36%的枝丫产品可做袋料2000万袋,可产香菇4000吨。如果把3.5亿公斤的阔叶林木边角废料、木梢枝丫、农作物秸秆利用15%,可做袋料3500万袋,可生产菇类7000吨。据统计,2011年,房县生产袋料鲜香菇7706吨,椴木干香菇1591吨、黑木耳1260吨,生产规模、生产量与资源状况极不适应。

  4.技术服务不到位,生产技术较为落后。

  房县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全县10万农户中有6万农户从事耳菇生产。但是近些年来,老一辈技术人员相继退出生产一线,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断档,导致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没跟上,缺乏统一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农户种植随意性大,企业加工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

  5.市场管理不规范。

  房县是鄂西北最大的耳菇集散地,有2000多名本地和外地客商从事这项经营活动,年交易量近万吨。由于出口商检标准提高,国内标准执行不严格,出现了“优质产品出口,劣质产品内销”的现象。同时,因为房县黑木耳和香菇以大包装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对出口退税依赖过大,产品附加值低。在房县市场上出售的产品包装不规范,无净重含量、无分级标准、无厂家地址、无出厂时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在华中地区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上,假冒房县黑木耳和香菇的情况十分突出。

  三、房县黑木耳以及香菇地理标志保护对策

  1.增强地理标志保护意识,打造知名品牌。

  房县黑木耳和香菇地理标志是房县农产品获得的受法律保护的重要知识产权,强化地理标志保护,是促进食用菌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要增强地理标志保护意识,运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品牌保护”的模式,力争到2015年,使用地理标志的黑木耳年产量达3000吨,实现产值3亿元;香菇年产量达7200吨,实现产值7亿元。

  2.完善食用菌管理体制。

  有关部门应按照《湖北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管理体系。结合房县实际,房县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公室应与房县食用菌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重点乡镇配备技术人员,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

  3.培育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

  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菌种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实行示范使用、辐射带动,形成房县黑木耳以及香菇地理标志品牌合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精深加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及加工水平,不断扩大地理标志产品市场份额。重点乡镇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信息、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地理标志的规范使用。

  4.规范包装标志,清理整顿市场。

  一是统一产品包装。对房县黑木耳以及香菇地理标志产品包装进行统一设计,在注重经济实用的基础上,体现产品品质特征、历史文化内涵等总体风格。二是规范使用包装标志。按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由地理标志管理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者实行合同化管理,确保标志不失控、不挪用、不流失。切实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商标标志、统一包装设计、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市场监管保护。三是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县食用菌的生产经营进行全面检查和整顿,严查假冒伪劣产品。

  5.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

  与大专院校食用菌科研机构合作,成立食用菌研究所(中心),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力度。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依托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按照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率。

  6.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建立房县黑木耳和香菇地理标志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广泛宣传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法律法规。二是举办中国耳菇文化节,展示房县耳菇之乡的风采。三是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全方位推介房县耳菇产品。四是在重点大中城市中心地域、高速路沿线设立标志性户外广告,提高房县黑木耳和香菇影响力和知名度。

Tags:湖北  房县  黑木耳  地理标志  
责任编辑:武汉商标注册
用户名: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验证码

评论总数: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用户注册 - 电子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