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卡在了哪里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作为一种直接融资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用湖北盛佳电器设备公司办公室主任殷军的话说,是“多赢的大好事”。

  殷军所在的企业,去年就通过房产加专利捆绑质押,获得300万元贷款,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难题。

  殷军参与了贷款的全过程,深知其中的意义与难点。他说,科技企业在发展的初期,一般都没有实物资产作抵押,有的只是专利等无形资产。以其质押贷款,从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法律也早有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难上加难。

  那么,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到底卡在了哪里?

  从表面上看,是卡在了银行,但银行普遍感到“冤”。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说,银行要赚钱,而科技企业是成长型企业,潜力巨大,只要有可能,银行为何不贷?

  此话不无道理。襄樊航宇机电公司以专利权质押获得的贷款,就是银行主动找上门去的。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难这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市场上的风险,不是法律可以规避的。”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聂建强说。

  聂教授一语道破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真正“卡点”:风险。

  任何贷款都有风险,缘何在这儿成了“卡点”?

  专家说,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造成了以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为质押的贷款,除了具有所有贷款的普遍风险外,还有技术风险、估值风险、保值风险、变现风险等。所以,一般银行视如畏途。

  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它要实现其价值,就必须要转化为生产,投入到市场中去,并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涉及技术条件、实施成本、专利效应等很多方面的问题。

  以专利为例。银行首先要面对的是技术风险。并非所有的专利都有技术条件,最终能变成产品;即使能变成产品,市场能否认可也还是个未知数。数据显示,在众多专利中,九成左右的专利最终都不能变成市场认可的产品。

  其次是估值风险。评估专利的市场潜在价值,是此类贷款的前置程序,但评估标准的科学性、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机构的权威性和诚信的缺失等问题,造成任意夸大或缩水评估价值,其后果是严重影响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开展。

  第三是保值风险。知识产权保值难。它的价值体现在未来的收益,表现为可收回的金额,受到企业所处技术、市场、经济及法律等外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正处于尖端的专利技术随时有可能被另一技术赶超,甚至淘汰,即便没有新的技术来更新,也有可能因为保护不当而遭受侵权使其贬值。

  第四是变现风险。知识产权变现难。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无力偿还债务时,银行不能像处理有形资产抵押贷款一样,通过拍卖、租赁、转让等方式及时收回资金。

  与此同时,科技企业也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持谨慎的态度。

  他们认为,谁也无法预测市场风险,拿核心技术质押要谨慎,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因为如果一旦还不了贷款,到时候银行就要处理这些技术。一旦失去核心技术,企业不但不能发展,而且可能彻底死掉。

  如此,尽管政府力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仍然走的是一条狭窄小道,就不难理解了。

Tags: 贷款  质押  
责任编辑:
Sha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