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商标争夺中的误解与尴尬

 

  参与过多起知识产权纠纷的李肃喜欢把此次iPad商标案和2006年的“达娃之战”放在一起说。

 

  当年,“达娃之战”就是靠商标权这最后一垒打败法国达能,而这一次iPad一案,则是全面的商标权战争。

 

  李肃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跨国公司强权一方,与中国产业崛起一方,一旦开战,无路可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只有分出胜败了局,事情才告一段落。”

 

  知识产权的从无到有

 

  “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是以一个国家经济的崛起为基础;一个国家经济的崛起一定是以企业的崛起为基础;而一个企业的崛起一定不仅仅是这个企业会卖东西,还包括它用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知识产权去驾驭全世界的市场。”李肃对新金融记者如是说。

 

  在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正伴随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提升。

 

  在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脉络上,李肃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以国有老字号为代表的知识产权。那时,知识产权是被国家布局和结构的。接下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国内的企业大多很小,这些企业并没有相互借鉴的障碍。

 

  “当初我们做蓝猫品牌的时候,在1000多家电视台上宣传,炒得很热。但是面对全国的‘偷’也是束手无策的。没有大公司偷你,只有小公司,它们每个小地方捞一把就够了。你永远弄不赢它们。”李肃说。

 

  在此背景下,中国知识产权和国际知识产权的对接显得有些尴尬。对于小公司来说,与其偷国人的容易招惹麻烦,不如偷国外品牌,再加上部分中国消费者对国外品牌情有独钟,所以促成了“偷外国品牌”的潮流。此为第一阶段。

 

  2001年,中国加入WTO,真正的大公司逐渐出现。

 

  入世两三年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已享有自己的地位,这一情形吸引了全球基金进入中国来,它们帮助制造业领先于全球的企业上市,并且拥有自己的品牌。

 

  而在此过程中,大公司开始碰到知识产权问题,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其品牌早已被别人抢注。比如联想,就因为此问题不得不将众所周知的品牌名称改为Lenovo。

 

  “现在大多数这一批长起来的公司,品牌都被人注册光了。就得跟人谈、就得跟人磨、就得跟人打。”李肃说。

 

  此外,各大上市公司更面临着品牌怎么经营、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也就是第二阶段,从“没有”到“需要”的阶段。

 

  是维权还是敲诈?

 

  第三阶段是当中国人拥有了品牌后,如何将品牌变为财富。

 

  “有的品牌或技术是那些小公司有的,人家就把它当资源经营有什么不对呀?完全可以的。这些东西在世界上屡见不鲜。”李肃说,“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知识产权走入第三层次,是中国的过剩资本和企业要聚焦知识产权,全面地进军全世界把握知识产权,要用知识产权来打下一步的产业升级战。”

 

  欧洲似乎是个很好的学习范本,尽管布满了小国家,但许多国家都产生了世界知名的品牌,例如芬兰的诺基亚、瑞典的宜家……

 

  “你看飞利浦在荷兰,它的老板可以随便进皇宫,地位非常之高,你是打到全世界的大品牌,人家就信你。”李肃举例说。

 

  所以,李肃一直持有的观点是——一个国家崛起,逐渐达到它基础最牢的状态,实际上是这个国家大公司崛起过程中,知识产权和品牌能量形成世界制高点。最高额的利润一定是在这里。这是中国经济崛起最后的风向标和标尺。

 

  “一旦中国经济走到这个点上了,全世界就没障碍、没阻力了。”李肃说,“现在为什么说中国崛起人家都不信,对方认为你公司力量还没到这程度,你就做个制造业凭什么就说自己崛起了?所以说你在世界其他地方占人家资源,人家就骂你。”

 

  如日本三井物产公司,其从1876年开始创业,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一家综合商社。经营范围包括钢铁、纺织、机械、化工、能源、电子和信息、粮油食品、有色金属、轻工建材的内贸、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等。

 

  李肃说:“你想想当年三井在全球不声不响地占了多少资源,铁矿资源都被它垄了,谁也没说什么,那是因为人家品牌做到这个份上了。所以大品牌公司有自己的战略来确保撑住自己的品牌、组织好全球资源,这是最高境界。”

 

  而现在,中国正在经历民族产业崛起的必经阶段。

 

  iPad商标一事的舆论风向,让李肃习惯性地想到当初“达娃之战”时的状况。

 

  “当时人们就批评我们把‘民族品牌’当做噱头来打官司,以至于到现在很多人对‘达娃之战’最后的胜利结果存在误解。而现在,人们又批评我们借iPad商标的事情对苹果公司进行敲诈。这些观点都是有问题的。”李肃说。

 

  李肃曾在自己的书中援引2008年中国品牌节上爱国者总裁冯军说的一段话:企业的品牌建设,只有先是民族的才能最后成为世界的。一个民族不接受自己的品牌,就不可能造就一个好公司,它的国际化就是无源之水。

 

  这段话似乎也道出了iPad商标目前在国内面临的尴尬现状。

 

  尽管已经可以淡然面对舆论,但是李肃依然如是表示:“中国企业要达到与国际跨国公司对抗的境界,必须在自己的本土有造势对抗的能量,在这里完成全球竞争的实战演练。”(记者 王琳)

 

  【李肃,研究员,和君创业咨询集团总裁,著名管理咨询专家,历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美国休斯敦大学亚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中心特邀研究员等职务。】

Tags: 尴尬  iPad  
责任编辑:
Sha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