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是什么“卡”住了湖北鸭脖子

2009-01-21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郭习松 评论: 点击:
核心提示: 一个发展了20年的本地知名小吃,竟连遭外地企业的侵权投诉;一个年逾50亿的特色产业,原料却受制于人……是什么“卡”住了湖北鸭脖子?
      一个发展了20年的本地知名小吃,竟连遭外地企业的侵权投诉;一个年逾50亿的特色产业,原料却受制于人……是什么“卡”住了湖北鸭脖子?近日,记者对鸭脖产业作出调查,个中现象耐人寻味……

  品牌杂乱 纷争不断

    “总算等到不侵权的裁定了!”新年上班第一天,“可可”精武鸭脖董事长苏德涛长长舒了一口气。

    从2007年开始,武汉鸭脖企业便不断接到天津一家畜禽加工企业侵权投诉,“可可”精武率先作出应诉。上周,武汉市工商局作出“不侵权”裁定,这也意味着包括“可可”精武等在内的14家鸭脖汉企可以继续使用“精武”这一品牌。

    有着20年历史、发源于汉口精武路的江城名吃,怎么会侵权到天津企业呢?话还得从1997年说起。这一年,一些商家想去为武汉鸭脖注册商标,申请时才发现“精武”商标已于1年前被天津一家名为“精武畜禽科技”的企业注册了。好在该公司商标使用类别上不涵盖鸭脖产品,十年纷争,几经周折,他们才得以申请到鸭脖专类商标“九九精武”、“汉口精武”、“可可精武”等。

  质量不齐 后劲不足

    如今,鸭脖子作为武汉的一种特色饮食,俨然成为武汉的城市名片。有调查显示,目前省内鸭脖经营点合计达7500家,按2000元/天/店销售额统计,年产值约54亿元。

    业内人士透露,精武鸭脖质量不均衡,不仅表现为口味各异,更多的是表现在产品卫生安全水平及包装上。质检部门抽检武汉14家真空鸭脖,仅“汉口精武”、“可可精武”、“王松林第一家”和“精武人家”等4家合格,其他产品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国家标准要求的卫生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执行标准、保质期等10大要素齐全的不多。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整个鸭脖行业的形象。

    不仅如此,由于湖北省肉鸭养殖数量少,庞大的鸭脖产业,95%以上的原料是来自省外山东、新疆、广东、江西等地;真正来自省内的货源不足5%。原料受制于人,产业发展自然后劲不足。
 
  专家支招: 产业拉动 抱团出击

    专家认为,鸭脖产业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三个“不够”:产业拉动不够、行业监管不够、品牌维护不够。

    产业拉动不够与湖北养殖习惯有关。湖北省畜牧局专家李朝国直指,面对日益壮大的民间卤鸭产业,湖北省很多地方都是放任自流。没有意识把鸭脖、鸭身、鸭头、鸭舌等各类鸭产品串起来,形成一个产业链进行发展。

    而在品牌方面,武汉鸭脖先是无,后是杂,现在是泛滥。“市场上无论是散装经营者还是生产真空包装的鸭脖企业都在使用‘精武鸭脖’这一品牌,都号称自己是正宗精武鸭脖。这样,只要哪家产品质量或服务出了问题,精武鸭脖便不得不面对‘一损俱损’的局面。”武汉市江汉工商分局新华路工商所刘世平所长表示,这也凸显了这一行业的监管难度。

    庆幸的是,鸭脖产业的困境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2008农博会水禽高峰论坛上,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红颂透露,湖北省已规划加快养鸭步伐,3年内全省将建两个亿只肉鸭产区,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应对品牌纠纷和质量把关方面,2007年10月,鸭脖行业协会成立,并于2008年10月推行由商会、行业协会等团体注册的集体商标“精武路鸭脖”,启用后将禁止生产条件不达标的鸭脖作坊企业使用。
Tags:脖子  湖北  
责任编辑:武汉商标注册
用户名: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验证码

评论总数: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用户注册 - 电子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