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价值1.6万余亿元驰名商标的云南,工业化进程就会产生一个令人瞩目的飞跃,云南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纳宗会,在系统内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中的一番话,引发了一场思想大交锋。
品牌是商标的俗称,商标是品牌的法律术语。今年6月4日,世界品牌研究室发布的2007年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显示,“红塔山”的品牌价值为326.37亿元。
中国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依法享有优于普通商标的特别保护,有很强的竞争力,知名度高,影响范围广,已被消费者、经营者所熟知和信赖。
中国驰名商标是一个地区经济指标的强力支撑。拥有多少中国驰名商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尺度之一。云南能否拥有更多的驰名商标?驰名商标能否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走进省工商局,记者强烈地感受到,直击这一话题的大讨论,正处于热酣之中。
有了“斗南花卉”这一“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云花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报记者 孙晓云 摄】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驰名商标是“护身符”,是金字招牌
品牌经济
神奇的2:8现象
权威机构研究得出,以驰名商标为代表的品牌经济,已形成强势,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呈现出了2:8的神奇现象,即20%的强势品牌占有了80%的市场份额;20%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为社会提供了80%的经济贡献。
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商标品牌是美国的“可口可乐”。据权威机构评估,2007年,“可口可乐”商标的无形价值为653.24亿美元,占可口可乐公司总资产的75%,远远大于公司有形资产的总和。除可口可乐外,2007年,“微软”的商标品牌价值为587.09亿美元;“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品牌价值为570.91亿美元;通用电气的商标品牌价值为515.69亿美元,这些商标的品牌价值均超过了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和。
权威机构公布的2007年度世界最有价值商标品牌前10强中,美国占有5个,美国如今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亚洲的7大驰名商标中,日本拥有6个,日本就是当今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经济强国。
我国的广东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38件,浙江省拥有112件,江苏省103件,3省在全国31个省市区占有的经济分量不言而喻。
早已尝到甜头的浙江省提出,到2010年,品牌经济要占全省经济比重的10%以上,其中,省级以上工业品牌企业产值将占全省工业销售产值的25%左右,自主品牌产品占全省出口产品的比重要超过20%。
今年3月,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山西省,又有4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著名商标”。至此,山西省的中国驰名商标达29件。
云南同样尝到了驰名商标的甜头。
2002年2月8日,“云南白药”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依靠这一知名品牌,当年10月,云南白药大药房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云南白药牙膏产品成功上市,去年销售额达4亿多元;2006年,“千草堂”品牌中药材面市;2007年,“艾嘉”品牌日用品上市。如今,“云南白药”已不仅仅是一件商标,已成为云南白药集一流产品、一流服务的象征。今年6月,“云南白药”以28.11亿元的品牌价值进入《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云南白药”的品牌价值已是2007年底云南白药集团净资产的2.08倍。
2007年8月,“斗南花卉”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云南第7件中国驰名商标,浙江云都置业有限公司闻名而至,表现出了强烈合作意愿,两家随之合作在浙江成立“浙江嘉善斗南花卉市场”,昆明斗南花卉有限公司以“斗南”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投资,拥有了这个大型花卉市场20%的股份,目前,该市场运作良好,前景极为可观。
驰名商标是金字招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果云南有50个“金字招牌”,2:8的神奇效应,将同样会在红土地上唱响一出工业经济跨步走的“大戏”。
然而,遗憾总是伴随在行进之中。
立足全国看云南,跳出云南看云南,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止步不前
7件与100件
云南的差距在哪里
这是一张全国各省市区中国驰名商标统计表,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纳宗会盯了它已经很久。
目前,全国31个省市区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33件,而云南只有7件(红塔山、云烟、云南白药、斗南花卉、红河卷烟、蝶泉牛奶、滇虹康王),仅高于宁夏、甘肃、新疆、西藏,排名倒数第五。
数字上的差距就是如此明显。
7件与100余件,云南与发达省区的差距在哪里? “意识!”收回目光,纳宗会一语掷地有声。 “只要产品能卖出去就行了,还要商标干什么?这种小农意识在企业、社会包括部分政府领导人头脑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纳宗会的话令人深思。
知识产权主要由商标、专利、版权3大板块构成,对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缺乏保护意识,是最大、最可怕的差距。
省工商局副局长赵健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红河啤酒厂首次申请注册“红河啤酒”商标时,因涉及到地名未得允可。但如果坚持,利用“红河”第二含义重新申报一定会获得成功,但企业选择了放弃。之后,黑龙江一企业抢注了“红河啤酒”商标,注册后又卖给山东一企业,这家山东企业又帮云南红河啤酒厂代销未注册的“红河啤酒”,之后又告其侵权,双方打起了官司,最终云南蒙自红河啤酒厂败诉。起初,省工商局动员红河啤酒厂花钱将商标买回来,但对方开价就是80万元至100万元,企业决心不定。目前,真正的红河啤酒只能打着“光明啤酒”的商标销售。赵健说:“如果当时申报‘红河啤酒’商标,只需花费1800元。”
这其实是一场意识和观念的败诉。
云南蒙自的“三九”牌电池在东南亚极为畅销,却没有在当地国家注册商标。老挝一明眼商人看准了这个产品的前景,迅速注册了“三九”牌电池商标。如今,蒙自的“三九”牌电池已被迫退出老挝市场,多年辛苦培育的东南亚市场大为萎缩,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云南是烟草大省,但云南的“红梅”、“香格里拉”、“国宾”牌商标,都是在别人抢先注册后自己又花大价钱买回来的。纳宗会曾经工作过的企业原来有一个畅销产品叫“桂花”,由于市场销路好,企业只顾扬头卖产品、低头数票子,但不知何时,“桂花”牌商标已被省外一厂家抢先注册。无奈,只好花250万元“大钱”将自己的“桂花”重新买回来。就这样,别人轻轻一转脑,就赚了云南企业的250万元钱。
目前,我省有上市企业26户,其中,只有1户拥有驰名商标。2006年全省百强企业中,有51户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但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只有4户。
省工商局商标处处长冯林说:“资源丰富的云南不乏知名企业和特色产品,工商部门也曾多次将这些企业列为争创中国驰名商标范围重点培育,但名单来到企业领导人案头,便被一笔划掉,你总不能强迫别人干事情吧。今年,商标处对已获得云南著名商标的企业和产品进行了精心筛选,认为其中12家企业可以创造条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便主动打电话与企业联系,但部分企业负责人回答得很干脆:我们不想搞这个东西。”
令人倍感困惑的另一现象是:云南的锡、铜、铝、钢等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都叫得很响,但这些企业和产品没有一个是“中国驰名商标”,这又是为什么?
赵健副局长说:你应该去找企业的老总聊一聊。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云南的企业和产品多次与中国驰名商标擦肩而过,因此而失去了不少发展的机遇和市场,这除了“周瑜打黄盖”外,还应该反思什么? “这正是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值得剖析的问题!”纳宗会语气坚定。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云南拖延不得,耽误不起
打造驰名商标
“云南制造”开始起跑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扶持和创建驰名商标,已成为推动云南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省政府已将其列为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各级政府要对本地区的优势产业、传统产业和有竞争力的企业进行梳理排队,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建立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梯队,加大帮扶力度,“十一五”期间实现驰名商标数量和质量的新突破。
目前,我省已将“盘龙云海”、“大益”、“云锡”、“云铜”、“云铝”、“驰宏锌锗”、“昆电工”等已基本具备条件的企业和产品列为了申报和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的第一梯队;着力扶持一批上规模、有竞争力的花卉、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和磷化工、化肥等化工产品商标,作为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的第二梯队;在光学仪器、物流自动化、旅游、餐饮、民族文化领域培育一批具备驰名商标潜力的品牌,作为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的第三梯队。
另一吸引人眼球的亮点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商标战略工作的实施意见》已制定并将于近期出台。按照实施意见,省工商局将建立云南中国驰名商标培育推荐后备库,从今年起,力争每年向国家工商总局推荐上报6至7件中国驰名商标,到2010年,云南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7件以上。 “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培育,工商部门将以责任制来推动商标战略的实施,还要强化宣传力度,唤醒全社会对驰名商标的认识和关注。”纳宗会胸有成竹。
这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使中国驰名商标“云南制造”开始起跑。在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云南拥有50个、100个中国驰名商标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