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中 30 多种"解百纳 ", 让消费者挑花了眼 。
六年马拉松尘埃终落定
记者今天从烟台张裕获悉,备受关注的“ 解百纳”商标争夺案,终于有了准确说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经过论证与严谨评审之后,裁定中国最早的干红葡萄酒品牌— —“ 解百纳” 商标为张裕所有,而非行业共用的葡萄酒品种或产品通用名称。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商标的注册,从提出申请到最终获得“R” ,最多也就是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而有着 70年生产历史的烟台张裕“ 解百纳”,因为变得更像一种葡萄酒通用名称,在注册中经历了一波三折。
据介绍,早在 1931 年,烟台张裕创立“解百纳” 商标,并于1936年向当时的中华民国实业部商标局申请注册,1937年获得核准,注册证号是第33477号。张裕公司曾于1959年、1985年和1992 年,三次向国家商标局提出“解百纳”商标注册申请,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只获准“备案使用”,未能最终取得解百纳商标注册。
2001年,张裕公司再次向国家商标局提出“ 解百纳”的商标注册申请,于2002年 4月14日由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但这一核准注册,立即遭遇了来自国内几乎所有葡萄酒巨头的强烈反对, 2002年 6月,威龙等企业联合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交撤销张裕公司“ 解百纳”注册申请书,反对张裕注册“ 解百纳” 商标。
戏剧性的裁决让此案件一波三折。2002年 7 月10日,国家商标局作出《关于撤销第1748888 号“解百纳”注册商标的决定》,认为“ 解百纳”是红葡萄酒的原料品种的名称,对该注册商标予以撤销。而张裕公司不服此决定,由此进入行政复审阶段。
2008 年 5 月26日,此案终于有了结论,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根据张裕曾在上世纪30年代创立以来的70余年中持续使用并反复注册的事实作为主要依据之一,结合《 商标法》及今年 4月原则通过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之精神,将“ 解百纳”最终裁决给了张裕公司。
“解百纳 ”到底是啥
因涉及行业内诸多知名企业而备受关注的葡萄酒行业第一知识产权案,何以历时 6年方有定论?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专家告诉记者,此案需要界定的问题在农业产品的商标注册上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它涉及到了品种、品系、通用名称3方面的论证,因而变成了一起典型案例。反对张裕“ 解百纳”注册的理由中最关键的两个理由是:“ 解百纳” 是葡萄品种、品系,不能注册。 那么解百纳是不是品种呢?是不是品系?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专家认为,根据我国农作物和园艺界所命名的葡萄品种名称与认可标准,至今没有一个葡萄品种的名称叫做“ 解百纳”,同样称其为品系就更无科学和法律依据。
而认为“ 解百纳”等于“cabernet ”的说法也是主要争议点之一。上世纪80年代后,有部分学者的文章中将蛇龙珠、 赤霞珠等葡萄品种命名为“ 解百纳” ,并称其是“cabernet ”的中文译名,这实际是种误传。目前进口的名称中含有“cabernet ”的洋酒很多,但是大多没有翻译成“ 解百纳” ,而是翻译成“ 加本力”、 “ 加本纳特”、 “ 卡贝奈特”等。
另一个关系此案审议结果的是“ 通用名称”。 由于最近几年来,业内诸多大小规模不一的企业都在使用“ 解百纳”这一名称,致使名称泛化,令一般公众难以分辨“ 解百纳”到底是商标还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通用名称。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国际葡萄酒组织 (OIV)法规中,没有任何一种葡萄酒分类为“ 解百纳葡萄酒” 。
在长达 6年的商标争夺中,市场分化为两个阵营。 支持者认为,解百纳品牌 70多年的使用历史,在中国企业中是不多见的。如果人为地剥夺“ 充公”,谁来保护张裕的知识产权与合法利益;反对者认为,“ 解百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是葡萄酒通用名称,单独划归张裕“独吞” ,是否合情合理。
“解百纳 ”乱象将被终止
六年商标争夺,中国葡萄酒市场出现了“ 解百纳”乱象:一些杂牌葡萄酒企业,在商标没有定论的时间里,纷纷“ 傍名牌” 生产各种各样的“解百纳” 。
记者在省城走访多家超市发现,“ 解百纳”葡萄酒的受欢迎程度可谓无出其右——国内大大小小的品牌都在销售这一牌子的葡萄酒,甚至有几家知名洋葡萄酒也不甘落后。数一数,市场上林林总总的“ 解百纳”葡萄酒竟达 30种之多,而且大多将其作为主推产品,放在货架的显眼位置。
据超市负责人介绍,这30 多种“解百纳”分为三派:一派是杂牌产品,是一些不知名品牌“ 草船借箭”,趁商标案之机捞一把。他们的数量最多;一派是知名品牌产品,大多走低价路线;还有一派是洋品牌,期望借解百纳的知名度打开中国市场。 “解百纳”乱象的结果是品质不尽如人意,低价就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手段。目前市场上30 多种“解百纳” 中,大量的产品都在 50 元以下,主要集中在 30元左右的区间。更有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企业使用其商标生产劣质干红葡萄酒,以次充好,价格仅为十几元一瓶。
“ 值得庆幸的是,解百纳品牌最终判归张裕,其市场乱象有望被终结。”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按照商标法的有关规定,“ 解百纳”将由烟台张裕独家享用,其他任何厂家不能再用。 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真正的解百纳产品,而不再为 30多种“ 解百纳”所迷惑。
日前 , 持续了6年之久的“解百纳 ”知识产权案终于尘埃落定, 这起被冠以中国葡萄酒业知识产权的第一案 , 最终以烟台张裕独家获得“解百纳 ” 商标结束 。这起国内葡萄酒巨头均参与的商标争夺案 ,除了预示着其他企业将告别“解百纳 ” 外 ,更为葡萄酒“中国制造 ” 敲响了警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