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正式宣判:禁止欧凯公司在德国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依法撤销欧凯公司抢注的王致和商标。随着王致和德国维权胜诉,同样遭欧凯公司抢注的白家粉丝和洽洽瓜子纷纷表示,打算在王致和商标成功收回之后,联合其他几家被抢注的企业,一同通过起诉讨回商标(《市场报》)。
笔者认为,无论是王致和的胜利还是狗不理、海鸥的报捷,一方面体现了双赢的现代理念和高超的谈判技巧;另一方面,真正带给我们启示的,还是中国企业为维护属于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屈不挠、坚毅执着的品牌意识和企业精神。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遭遇国外企业巨头的专利“圈地运动”,他们频频挑起知识产权诉讼,打击中国竞争对手,这已是公开的秘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被迫卷入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令人欣喜的是,学会这套游戏规则的中国企业在2007年打响了“绝地反击战”。除了王致和,低压电器行业内中国领先的温州正泰集团,状告全球巨擘施奈德电气侵犯专利权案也是以胜诉告终。尽管如此,但在中国,像王致和、正泰这样赢得了专利官司的企业还为数不多。因为,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很多国外的“专利蟑螂”(所谓纯知识产权的公司)正大肆骚扰中国企业,整天来逼你要交授权费,如果不交,就会有诉讼威胁,甚至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务。
面对越来越多的涉外知识产权诉讼,中国企业是积极应对,还是忍气吞声,交上“买路钱”换回一时安宁?逃避不是办法,逃避不应诉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中国企业败诉赔偿,间接后果是给我国民族工业造成巨大损失。所以,中国企业既要积极应诉,更要主动出击,勇于在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中与外国企业进行法律博弈,勇于向对手亮出自己手中的利剑。我国政府历来是企业走向世界的后盾,在海外维权中会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诚然,亮剑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应对的正确心态,完善的法律准备和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才会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维权的战场上传回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