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构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保护体系

  近日,我国第一个“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的荣誉称号花落四川成都。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成都市正在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保护体系,与此同时,成都市的专利申请也迅猛增长。2006年,成都市专利申请量达9024件,同比增长24.6%,位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中西部地区第一;专利授权量达5133件,增幅为67%,增长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1位。商标新申请量和注册量达7103件,比2005年增长13.6%,商标注册总量居西部城市首位。

  以知识产权创造为例,成都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高度聚集城市,自然是技术人才、仪器资源的丰沛之地。在成都市知识产权局的牵头下,成都组建了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该平台目前已整合了成都市635台仪器,价值7亿元的先进科学仪器设备。同时吸纳了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大学、电子十所等57家单位,建立了11家专业服务队伍,通过双向补贴的形式,让闲置仪器得以使用,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机会。“平台的设置,考虑了科技应用、创新、服务三方面,这恰好构成了我市整个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成都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陈旭向记者解释说,平台一期的试运行效果很好,已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企业想通过平台,进行仪器、技术配对。据悉,今年下半年,平台还开通了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做”知识产权管理信息、企业专利战略分析。

  主抓知识产权工作的成都市副市长朱志宏说:“我们认为,知识产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会在短时间内就成效显著,但如果我们忽视它,弊端也会在较长时间内显现,危害更大,等问题出现后再来抓,就失去了先机。”

  这种意识已在成都市的各级政府和企业之间达成了共识。于是,成都市的知识产权工作总会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

  据悉,在成都知识产权“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高科技成都”的目标,“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推进高科技成都建设”成为主旨目标。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0年,将成都建设成为创新活力强劲,转化渠道顺畅,知识产权保护有力,领先中西部、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强市。

  在这个目标体系中,成都市进一步规划

Tags: 运用  保护  体系  管理  创造  构建  知识产权  四川成都  
责任编辑:
Sha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