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多管齐下

    会展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迅速发展。但是,在迅速发展的背后,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这种发展?

  国内会展业正在飞速发展,但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会展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据了解,国内会展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正在不断得到加强,中国贸促会和国际展览管理协会共同签署了《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共同声明》,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等12个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将政府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延伸到会展业。

  会展业侵权现象依然存在

  据记者观察,一般情况下,在展会的进口展区内,几乎见不到一个参展商在拍照,随处可见“no photos”(请勿拍照)的告示;而在出口展区,却是走到哪都能看到“长枪短炮”在闪。

  在进口展区内,假如客商想拿出相机拍照的话,就会被礼貌地阻止。即便是摄影记者,除了开幕第一天可以顺利拍照外,也经常会被“挡驾”。一礼品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对于礼品行业来说,重要的就是创意和外观设计,新产品一上市,很容易被“借鉴”,甚至被“抄袭”。广交会众商云集,国内礼品行业的大小客商都在这里会聚,是一个能力超强的“复印机”。不允许拍照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总会有一定效果。

  在出口展区,却是人山人海,很多展位外都可见老外们拿着相机或者手机等在拍照,并且很多人都提着大箱子,用来装各类会展方面的资料,大部分出口展览的宣传资料都可以随便免费获得。在进口展区,很多人特别是老外都和咨询者交换名片后再送出宣传册。

  是不是国内参展商“少根筋”,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其实不然。一位参展商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他表示,允许拍照只是为了“揽客”,“因为人家愿意拍照,表示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我们可顺势跟人家谈生意”。

  会展业亟需知识产权保护

  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展经济成为发达地区和城市着力发展的经济增长亮点。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把会展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扶持。会展也是参展厂商对外展示与推广的极佳窗口,通过参加专业会展找到长期客户的概率远比把钱投入一般广告高得多。参展厂商往往让最新最好的产品在展览会登台亮相,和竞争对手一决高下。

  对于会展业存在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林华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会展尽管是企业展示自我的极好舞台,但企业投入巨资精心设计的新产品一旦曝光,往往招致竞争对手频频克隆。创造性高但技术含量不高的日用产品,如鞋、玩具,从在展会发布到被大批仿制一般只需要1至2周,其侵权结果之严重对权利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加强会展知识产权保护,对维护参展厂商的合法利益甚至会展业的健康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多管齐下保护知识产权

  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多管齐下,林华指出,可以从以下三个面入手。

  首先是政府要加强会展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海外厂商而言,一次对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曝光,可能对整个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和经济秩序都带来负面损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具体到操作层面,各主要展会都应该由展会直接主管部门连同知识产权、版权、工商、公安、质检和海关等部门联合办公,以统一身份负责现场监督、投诉接待和行政查处。

  其次是展会组织者采取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一些展会组织者未能意识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对于防范自己的知识产权风险至关重要。不少案例中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展会中发现侵权线索,因认为展会组织者未尽到管理责任或放任侵权,而把展会组织者和侵权人一并告到法院。甚至有权利人因发现直接侵权人一走了之,把展会组织者作为单独被告起诉。

  展会组织者为了避免卷入纠纷,也为了通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而提升展会层次,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其中包括制定完善的包含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展会守则、要求所有参展商签署尊重知识产权的声明,也包括配合政府部门建立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侵权或接到投诉,及时向主管部门反馈。

  最后是参展企业加强自我保护。作为参展企业,首先应该加强会展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自我保护不仅是防止侵权的第一道屏障,而且是最有效的防护盾牌。不少中国企业为了在各种展会上多吸引眼球,任由参观者拍照,散发企业宣传品也不问对象,来者有份。这样的短视行为的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不仅国内厂商日益把参加展会作为获得情报的优先途径,外国厂商也越来越多“看得起”中国同行。有的外企甚至专门派人到中国展会寻找有潜力的国内企业的商标、产品包装、外观,抢先生产甚至在国外抢注。所以,防止访客任意拍照是保护展会知识产权的必要措施之一。

  除此之外,参展厂商对参展产品使用的新商标、设计的新外观都应该事先申请知识产权。根据现行法律的一般性规定,商标注册授予在先申请人,而技术一旦公开就丧失新颖性从而无法获得专利权。所以提前申请、事先保护是很重要的措施。有一家顾问单位设计了一款非常人性化的焊接机,深受焊工欢迎。但销售部门为了赶一个全国展会,未经公司管理层批准就把样机拿出去展览。结果该外观设计因丧失新颖性从而无法申请专利,公司痛失极具潜力的市场。

  林华提醒企业,由于展览会云集同业厂商,参展企业有机会寻找和确定推销侵权产品的企业。但光靠现场寻找远远不够,企业在短暂的展期内要及时投诉和处理侵权人,还必须充分准备好权利主体证明。其中包括:权利证明(如专利证书等)以及权利人的身份证明。如果是知识产权被许可人,还应该准备好经过主管机关备案的许可合同。(记者 尹训宁)

Tags: 需要  保护  知识产权  会展  管齐下  
责任编辑:
Sha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