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林记正泉茂”绿豆饼历经风雨,成就了百年老字号。然而,由于商标之争,如今林家几兄弟之间却闹得很不愉快。
“为了一块绿豆饼,兄弟都不说话了。”老大林新章言语间有些感慨。“何必呢?都五十好几的人了,还要为这吵来吵去,为什么不可以一起发展,想不明白。”老二林新峰对商标一事愤愤不平。“他们爱吵就吵,爱告就告,我照样卖我的绿豆饼,大不了过几年不开了。”老三林新民说,除非家里有什么急事、大事,否则他不会与大哥打招呼。
林氏四兄弟,在泉州市区开了三家绿豆饼店(其中老大与老四合开),手艺都是从曾祖父手上继承的,到了他们这一代,却各立门户,老大和老四的店打的招牌是“林记正泉茂”,老二的店叫“正泉茂”,老三的店叫“正泉民”。名称相类似,却又不一致,局外人很难悟其玄机,正如四兄弟现在的关系。
月初,(福建省)泉州市政府的一份关于奖励老字号的文件,又引发兄弟之间对这个老字号的关注。从商标之争到老字号称号之争,表面争夺的背后,却折射出了泉州老字号传承、保护与发展遇到的困境,引发业内的关注与思考。
    祖传的东西被老大注册了商标
“我们制作绿豆饼的技艺,是祖上传下来的,不是我们兄弟这代人谁独创的。”林新峰说起与大哥之间的商标之争一事,这样对记者说。
林新峰的店,开在东街泉州市第一医院旁,取名“正泉茂绿豆饼”。店是1999年他和妻子一起开的。当时,(福建省)泉州市区只有两家“正泉茂绿豆饼”店,除了他一家外,另一家由他母亲和其他三兄弟一起经营。而此时,林新峰的父亲已去世多年。
“我先开的店,到头来,商标却变成他的,我去申请,他却来告我。”林新峰口中的“他”,就是大哥林新章。
2002年,林新峰想去为“正泉茂绿豆饼”注册商标。鲤城工商局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商标由泉州饼干厂在使用,使用期不久就要到了,建议他过一两年再去注册,这样可省去不少麻烦。
林新峰解释,新中国成立后,家族里有个叔公到泉州饼干厂上班,因此这个商标一直被泉州饼干厂使用。他觉得工商局的人说得有理,就收回了申请材料。直到2003年9月,他才正式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申请,注册“正泉茂绿豆饼”的商标。2005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向社会进行商标公告。不料,这时大哥林新章一纸异议书寄往北京,不允许他注册“正泉茂绿豆饼”商标。原来,早在2004年初,林新章就以“林记正泉茂绿豆饼”的名称注册了商标,注册人是林新章的女儿林红红。
为此,林新峰去找大哥,怪大哥没事先商量就直接写异议书到北京。林新峰提出,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互不干涉,希望大哥撤诉。但林新章不同意,兄弟之间由此产生了分歧。
后来,林新峰又提出,四兄弟到公证处做一个公证,共同使用大哥注册的商标,然后他也放弃注册商标,但林新章仍没同意。
“祖上留下的,凭什么他独吞?”林新峰说,他们夫妻俩和儿子一起辛辛苦苦经营这个绿豆饼店,开店的时间比大哥还早,却被大哥抢先注册了商标,他说什么也无法接受。
    商标之争令兄弟之间心存芥蒂
林新峰说,在他和大哥因商标一事起争议之前,老三林新民也想在自己的店里使用“正泉茂”的标识,但林新章不同意,两人为此还打过架,他去调解。
但记者昨日就此事向林新民求证时,他否认了。不过,最后林新民以“正泉民”的标识开店。站在林新民的店门前,一眼就能看到百米外的林新章的店,但兄弟之间为了商标一事,如今也少有往来。
“什么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的绿豆饼好不好吃,顾客愿不愿意来买你的。”林新民对大哥和二哥之间争夺商标的事并不关心,他说他只管做自己的生意。在他看来,做绿豆饼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起早摸黑辛苦得很,如今女儿在读大学,大学毕业后不可能女承父业,他的绿豆饼店迟早有一天要关门,“商标不商标的,无所谓。”
而林新章告诉记者:“兄弟不一样。”他说,这个老字号,从祖上传下来,父亲一辈在“天后路32号”(即泉州七中对面)开了30多年的店,他现在的这家店,他和四弟林新庆也开了10年。这期间,他为注册商标四处奔波,花了不少精力和金钱,自己注册了商标,别人要注册和自己一样的商标,当然不行。
“假如他要用,要我授权,来找我,我愿意给他用。”林新章对记者说,但老二不会来找他的,他们兄弟之间,已经为一块绿豆饼的事闹不和了。记者试探性地问,假如林新峰真的来找他,他是否愿意无代价给林新峰使用商标?他喝了一口茶,稍作停顿,然后摇头说:“那不行,我申请要用钱。”至于愿意以多少钱给弟弟使用,他没有说。
    从商标之争到申报老字号风波
林家四兄弟一共开了三家店。商标之争还没结束,又因申报老字号,再起风波。
去年11月,林新章向泉州市贸发局申报“福建老字号”,申请材料递交到省经贸委。但今年6月,省经贸委公布的“福建老字号”名单中,并没有“林记正泉茂”。省经贸委商业处有关人士昨日告诉记者,“林记正泉茂”未列入“福建老字号”名单,是因为该商标有争议。
省经贸委商业处处长张益民告诉记者,有些老字号是家族式的,是祖上传承下来的,如果个体申请,那么颁发给谁,一般以商标的所有权为参考依据,有争议的并不等于不发,但申请者涉及的利益关系人必须协商一致,协商不一致的,为避免纠纷,就没授予“福建老字号”。
本月初,泉州市老字号协会成立。同时,泉州市政府出台文件,鼓励扶持泉州发展老字号。文件规定,凡获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获省经贸委认定的“福建老字号”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凡获泉州市政府认定的“泉州老字号”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林新章、林新峰都在关注这件事。林新章告诉记者,他将按泉州市这次的文件规定申请奖励。而林新峰关注这份文件,并不因为奖励的事,而是他的商标一事还没最终结果,假如他赢了,他接下来就要从申请“泉州老字号”开始,逐级向上申请“福建老字号”、“中华老字号”,“这关系到我这个店的未来。”
林记正泉茂绿豆饼之争,其实并不复杂。它的背后,其实就是一个家族几个兄弟之间的利益之争。泉州市老字号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一个百年老店,传承至今不容易,应该走强强联手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发展。老字号要有品牌的塑造和保护意识,但并不是各自为政、互相争夺,如果兄弟相争,最终只会两败俱伤,对老字号的传承、保护、发展都不利。
    正泉茂绿豆饼的百年历史
“林记正泉茂”是家百年老店。据史料记载,清咸丰时期,晋江陈埭西滨坊脚村一带,很多人都以做绿豆饼为生,林举烈就是其中一个。后来林举烈的儿子林孝世前往台湾谋生,学到制作绿豆饼的精湛技术,返乡后创办“林记泉茂饼铺”。之后,林孝世的孙子林时德将饼铺搬迁到泉州市区新桥头,为示正宗,命名“林记正泉茂”。
“林时德就是我父亲。”林新峰回忆,父亲创业意识强烈,刚开始做饼时,做了很多绿豆饼,除了自己家人试吃之外,还给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送去不少。由于林时德做的绿豆饼香酥可口,上门来买饼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前后,绿豆饼店时开时停。到了1953年,政府实施公私合营,林时德被招聘到国营企业泉州鲤城糖烟酒公司第二门市部上班,“正泉茂”便再无人料理。
1983年,退休在家的林时德重操旧业,夫妇俩带领5个子女,又开始制作手工绿豆饼,挑着担子沿街卖饼。当时的店铺,就在泉州七中对面,门牌号“天后路32号”。很快,林家制作的绿豆饼再次受到泉州人的喜爱。(记者李贤斌 谢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