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化的“炎帝故里”难载文化寄托

炎帝故里之争关涉四省五地(湖北随州、陕西宝鸡、山西高平,以及湖南株洲炎陵县和会同县),各地围绕炎帝故里的经济营销,从生态文化、生态宜居到低碳环保、循环经济,投资总额更是突破百亿大关。

  李白故里之争的风头似乎有所削减的时候,炎帝故里的争夺又开始了。李白故里的争夺固然可以理解,毕竟那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但现在人们却把传说中的炎帝的出生地拿来争论,则颇具喜感。而实际上的‘故里’,无非就是出生地,归隐地抑或是墓地的雅称”,寄托的只不过是炎黄子孙的一份情感。此时你争我夺的态势,无疑将炎帝故里”异化成了一种商品”。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开始,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曾间断,其中崇拜先人并到其故里瞻仰一番便是我们常常寄托文化情感的方式。而炎帝的故里,当然就是冠以炎黄子孙”名号的我们应该朝觐的圣地,与黄帝陵”的分量是同等的。所以在这个效益先行、文化缺失”的时代,给出一个真实、神圣的炎帝故里”似乎也无可厚非。毕竟我们并不愿意在一个冒牌货”面前浪费情感,玷污内心深处的那份文化期待。

  面对四省五地的高规格争夺,也许真的能够在最后还原出一个真实、神圣的炎帝故里”,但这样逻辑背后明显还有最终目的:为本地炎帝故里”正名并且带来可观的综合效益。就新闻信息中可以看到,各地围绕炎帝故里的经济营销,从生态文化、生态宜居到低碳环保、循环经济,投资总额更是突破百亿大关。这样的投资积极性显然是前无古人的,既是县域经济体的激烈竞争,更是鄂湘等文化旅游强省之间的宏大博弈。这般逻辑下,是否有后来者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这种博弈背后的逻辑显得十分玩味。四省五地手段尽出,目的无非就是炎帝故里”的商标注册权与使用权,换句话说,就是想把炎帝故里”变成各自本地的专利”,但专利”往往是用在商品身上,一个承载文化历史的人文景观何以成为一件你争我夺的商品?这显然十分滑稽。即便国内的学术界与文化界也争先恐后,想通过专业的判断与考证来为其正名,但这般文化考证不可谓严格,不可谓专业。充其量也只是在经济手段加入争论后的连锁反应,更大可能是学者带有自我色彩的认识,毕竟炎黄子孙”的荣誉感已经深深植入了我们每个人心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考证与正名,商标化下的炎帝故里”充其量是个失去灵魂的外壳罢了。

  基于对历史的尊重,不应该为了一个可观的商标而去放弃历史甚至是玩弄历史。在一个民族文化缺失的时候,确实需要一个甚至多个承载着厚重文化传统的地方供我们去找回那份民族情节,但这绝不是一个商标化的人造故里”。尔后,我们才能真正懂得,炎帝故里”到底承载着多少的文化意义。

Tags: 炎帝  
责任编辑:
Sha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