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汉:老字号不服老

2011-02-19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戴红兵 孙珺 王丹妮 评论: 点击:
核心提示:一个老字号就是一部历史,一种文化。老字号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他们的名字,而是其内在的文化含量。

 一个老字号就是一部历史,一种文化。老字号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他们的名字,而是其内在的文化含量。老字号身上积淀了丰富的商业精神,比如诚信仁义精神和义利兼容等一系列商道准则,成为这些老字号一直到今天依然有生命力的根。

    湖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在参加武汉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江岸、青山、黄陂、新洲四个代表团审议时,畅谈武汉科学发展战略。老字号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店铺,还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当新房子越来越多,高楼大厦越来越多时,就越能体会到老字号的弥足珍贵。”在江岸代表团回应市人大代表代芙蓉的建议时,阮成发说,在中国,有老字号的城市没有几个。除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成都,就是武汉。

    阮成发认为,老字号的发展,技艺的传承很重要。对于有代表提出创建区域性老字号街,阮成发认为建议很好。希望吉庆街改造后重新开园, 能看到像长生堂”这样的老字号,让人们体会到正宗的武汉老字号。

    据了解,新吉庆街一期工程将在今年5月开街,这里拟建成为武汉老字号”的扎堆地。目前,老通城、小桃园、四季美、五芳斋等武汉传统的老字号”已有意向进驻。

    不久前,《武汉老字号认定办法》正式发布。武汉的老字号不再自封,获得官方给予的名分”后,武汉市将从2010年起到2015年,每年由市财政在本级预算中安排500万元,对老字号企业给予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有记载的老字号品牌有108家,涉及餐饮、食品、医药、服务等15个行业,多为上世纪30年代始建,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民初。受经营、拆迁、改制等影响,目前武汉尚存老字号企业40多家,其中,餐饮业老字号数量最多。

    武汉市扶持老字号的决心空前,武汉老字号”迎来发新芽的契机。记者分多路探访武汉的老字号,揭秘它们的前世今生”,追寻它们曾经的辉煌、困境以及奋起的足迹。

    武汉四大名吃”身在何处?

    德华楼的年糕 蔡林记的热干面  老通城的豆皮 四季美的汤包

    说起武汉,外地人会说热干面、豆皮、汤包,但却没有‘品牌’,这是武汉商业的隐痛。”执掌蔡林记、德华酒楼两个老字号品牌的张向阳这样说道。如今,当他努力将两个老字号要推向全国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反而是老字号的品牌认知。

    六渡桥的德华楼,曾以水磨年糕和德华包子闻名,不分季节、不分时段,门前都是排队的长龙,可步入市场经济后衰落了。2000年,德华楼改制。张向阳的投资公司立即注资进入,对其进行了重组。可当时德华楼并非往昔的德华楼。长年为了维系员工的生存,一楼的经营门面只剩下两米来宽,其他都租给别人,以靠租金维系。其冷清的样子,让人很难相信,德华楼还会有辉煌的未来。

    重生:超市卖起年糕

    张向阳接管后,从外表上看,整个店面似乎没什么改变,仍是窄窄的门面。但在超市里却出现了袋装的德华年糕。德华楼改制之初,资金紧张。若是发展其网点,一家店就得大几万,当时的德华楼实没有实力。而且德华楼产品比较单一,发展网点风险也较大。”张向阳回忆道。于是,他们开始让水磨年糕走向工业化生产,然后以原味、红豆、黑米等十几个口味的品种推向超市,让想吃德华年糕的人在家门口的超市就能买得到。这种低成本、低风险的模式大获成功,现在超市里的德华年糕一年可卖上700多万元,几乎是改制前德华楼十年的营业收入。

    困境:蔡林记被透支”

    2008年,经历过那场加盟劫难”的蔡林记,几乎已奄奄一息。以往加盟的100多家蔡林记热干面店因为生意清淡,均被加盟者摘掉了牌子。由于旧城改造,老店也拆掉了,蔡林记的经营陷入了停顿。

    蔡林记仿佛是被透支一空的老人,市场上几乎没人再认可它的价值。这时,张向阳二度投资老字号,对改制后的蔡林记进行了重组。跟德华楼的经营模式不一样的地方是,蔡林记以开直营店为主。

    重生:方便热干面卖全国

    重组之后,蔡林记率先在户部巷恢复经营,投资近40多万,开出全新的店。店里,仅热干面的品种就高达十来种,还兼营炒饭、炒面、煲仔、米酒等其他品种。张向阳说:品种单一是以往蔡林记加盟店经营不好的原因之一,这次开店我们汲取了他们的教训。

    短短三年间,他在武汉三镇开出了8家店,几乎每家店门前都排有长龙,生意十分红火。受制于融资难,张向阳开始开发方便热干面,他希望像推德华楼年糕一样,将热干面也通过商超走向千家万户。

    2010年中旬,蔡林记热干面问世了,市场反应非常热烈。仅仅半年时间,销售就近千万元。张向阳认为,蔡林记热干面是时候走向外地了。

    除了蔡林记、德华楼之外,其他的餐饮老字号”,这几年也没有因为旧城改造而消亡,相反他们都在寻找着复活”之路。去年,老通城品牌也获得民间投资,接连在王家湾摩尔城和万达菱角湖两个商业黄金地段开出两家分店,每个店的造价都不低于200万元。四季美虽暂时告别了江汉路,但在户部巷、首义园、汉阳西马街等小吃街里,仍能找到他的身影。

    精益眼镜,宁可赔钱也要保住好名声

    18日,在汉口江汉路中国银行旁的精益眼镜店,一位妈妈拉着女儿正在精心挑选眼镜,这位刘姓妈妈笑着说:我们是从硚口一路找来的,老字号精益的产品,让人放心和满意。”

    国家级高级验光技师李洪生,指着墙上一组泛黄的老照片,感慨万千:明年就是精益的百年诞辰,精益见证了中国的百年风雨历程,特别是眼镜的验光和做工质量方面技能和服务,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据李洪生介绍,清朝光绪末年,一个叫高德的美国商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运用西方验光设备和加工技术的眼镜店,1911年,这批人中的张云桐等人,创办了精益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技术扎实,业务精良,上海精益眼镜公司创业之初便迅速向外扩展。1912年,张云桐来到武汉创办了汉口精益眼镜商店,店址最初设立在汉口前花楼街张美之巷,后迁至当时最繁华的歆生路(现江汉路),经营方式为前店后厂,主要做验光配镜业务,凭借其在声誉上及技术设备上的优势,其业务量始终保持于武汉同行业领先地位。

    抗战胜利后,张云桐的女婿陈祖泳在汉口精益眼镜店的原址上重新开张。1956年,汉口精益眼镜店公私合营。1995年,武汉精益眼镜总店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并授予铜质牌匾。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莤告诉记者,眼镜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加上目前江汉路地铁工程开建,总店和公司被迫拆迁,目前搬到的新址门面租金较贵,加上一部分老顾客的流失,公司利润急剧下降。

    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为精益老字号维权。由于历史原因,精益”商标被北京精益眼镜成功注册,全国其他城市的精益眼镜公司都没有获准再注册,武汉精益眼镜公司只有精益商标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目前武汉和省内周边城市,都有很多眼镜店打着精益”的旗号,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令精益的老字号形象受损,却无能为力去打假,希望有关部门能在老字号保护的问题上,针对我们这种情况,推出相应的维权举措,让精益老字号一代代传承下去。

    据了解,武汉目前遍布三镇的眼镜店多达五六百家,有的外行以为眼镜是个很赚钱的行业,也加入其中。李洪生介绍,其实,眼镜行业是个比较难入门的行业,要做好没有较长时间的技术人员和业务经验的积累,是做不长久的。

    精益眼镜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经过百年的历练,精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验光技术人才,到目前,仅国家级高级验光技师就多达7名。

    李洪生讲了一个发生在精益店的真实故事:几年前,一位荆门的顾客特意到武汉精益来配眼镜,他选了个2000元的镜片,半个月后,他来取新眼镜,戴上后感到很满意就离开了。谁知店里的一名工作人员事后突然发现,由于磨片工人的失误,给这位顾客配的镜片价格只需500元。工作人员立即打电话通知这名顾客,后来这名顾客换了副2000元的镜片。虽说店里为此损失了500元镜片钱,但他们感到宽慰的是:百年老字号的名声保住了。

Tags:字号  武汉  
责任编辑:武汉商标注册
用户名: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验证码

评论总数: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用户注册 - 电子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