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温州三家鞋企擅自打“驰名商标”遭查处

2010-04-26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 评论: 点击:
核心提示:中国驰名商标这块“金字招牌”能够以流水线的方式制造?普通仲裁委的认定真能成为企业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捷径吗?

   
    中国驰名商标这块金字招牌”能够以流水线的方式制造?普通仲裁委的认定真能成为企业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捷径吗?前两天,龙湾工商部门连续查处了三起通过地市级仲裁委认定取得所谓的驰名商标”、并在产品包装上打上驰名商标”称号的违法案件。

    据温州市工商局向国家工商总局求证,这种通过仲裁认定驰名商标”是最新违法现象,不仅无效,而企业擅自打出驰名商标”广告更是一种违法行为。

    仲裁认定无效

    中国驰名商标”这块金字招牌”,是一块含金量极高的无形资产。曾经,驰名商标在国人心目中非常稀罕,因为那是质量、信誉的标志。对企业来说,一旦其产品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企业身价会因此骤增。因为稀缺,认定的门槛也非常高。

    3月,温州龙湾工商部门在执法时发现,当地有不少制鞋企业在包装上打上驰名商标”称号,这些商标在中国驰名商标库中均榜上无名”。可企业主却坚称他们是通过正规途径获得驰名商标”称号的。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基本上是通过中介公司以流水线式的全程运作后,被云南省昭通仲裁委仲裁庭认定为驰名商标”。每个企业为其约付出30多万元或40多万元的费用。

    温州市工商部门经向浙江省工商部门、国家工商总局逐级求证后,认定这是一种新的违法行为,要坚决给予打击。前两天,在温州市工商局的部署下,龙湾工商部门执法人员在永兴、永中一带展开了统一执法行动,浩康鞋业、永盛鞋业、欧仕丰鞋业三家企业被依法调查。

    据其中一个涉案企业负责人表示,2009年,温州市区一名中介人员多次上门,向他传输获取驰名商标的种种好处,通过仲裁认定则是一条新捷径,并承诺包办一切手续。王先生便委托中介机构代办,并先后给中介和昭通仲裁委有关人员支付了37.2万元费用。2009年底,王先生顺利拿到了昭通仲裁委的裁决书,以及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文书。

    据温州龙湾工商分局市场规范科科长孙元中介绍,这三家涉案企业因擅自打出驰名商标”广告,已违反相关规定,对商品作出了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除了要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外,还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两种途径合法

    我国认定驰名商标的方式可分为工商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两种。前者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后一种由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做出认定。

    据业内人士分析两者差异:通过行政途径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工商行政系统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全国各级工商行政部门都按有关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要求来加强保护;而通过法院个案而认定的驰名商标,由于只是由审理该案的某个具体法院(中级或高级法院)进行认定的,相比之下,该认定在法院系统或认定法院当地的工商部门会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但在全国其他各地的工商行政部门的实际效力目前还不太确定。

    目前,通过工商部门的引导,温州市一些通过司法途径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正纷纷进行行政认定二次申报,以提高品牌含金量。

    最近,多个省曝出了一系列因驰名商标造假的司法腐败案,多名法官的纷纷落马。一些企业驰名商标也因造假得而复失”。

    然则在司法认定驰名商标日益收紧,我国多项举措严打造假行为的情况下,温州企业中竟出现通过另一种形式的造假来花钱买驰名商标”,不禁令人深思。

    推选驰名商标的本意,是要鼓励企业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来促使名牌的产生。而驰名商标造假及驰名商标泛滥,欺骗了消费者,破坏了市场公平,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政府和司法的公信力。

    企业品牌知名与否,市场自有公论。与其花钱买名牌标志,不如先把功底做扎实。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不能制造假案,特别是在荣誉这一方面,更是来不得虚假。一旦造假被发现,企业不仅会受到行政和法律的制裁,同时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致命打击,最终失去消费者的心。如汕头康王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造假,通过司法认定骗取中国驰名商标一案,系国内首起被曝光的驰名商标造假案。该企业被媒体多次曝光后,企业形象和市场销售更是一落千丈。

Tags:查处  擅自  温州  驰名商标  
责任编辑:武汉商标注册
用户名: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验证码

评论总数: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用户注册 - 电子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