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南每一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都耗时数年

2009-10-28 来源:春城晚报 作者: 评论: 点击:
核心提示:
日前,“罗平小黄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启用,这意味着要在规定的产地内、根据规定的生产方法生产,达到一定品质的小黄姜才能称为“罗平小黄姜”,这意味着该特产也有了保护伞
 
    日前,“罗平小黄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启用,这意味着要在规定的产地内、根据规定的生产方法生产,达到一定品质的小黄姜才能称为“罗平小黄姜”,这意味着该特产也有了保护伞。记者从云南工商局了解到,目前云南共有12个地理标志、1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中昭通天麻注册了两件证明商标),分别是:普洱茶、呈贡宝珠梨、大姚核桃、蒙自石榴、墨江紫米、罗平小黄姜、富源魔芋、富源大河乌猪、宣威火腿、宣威土豆、文山三七、昭通天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普通商标相比,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更难,但给当地经济与相关企业也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一些地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后,在保护和使用上没有摸到门道,以至于让这个来之不易的资源白白浪费掉。

  注册:用时数年来之不易

   “文山三七证明商标来之不易!”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三七特产局的相关负责人张宏春动情地告诉记者。而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相关人士在谈到注册富源魔芋及大河乌猪证明商标时,用了“充满艰辛”这样的词。记者发现,每一个地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都用时数年,来之不易。

    “早在2002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批准了文山三七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后于2005年7月才改批为文山三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而针对文山三七证明商标,文山早在2003年12月10日就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2004年初审公告后,于2005年3月21日才正式获准注册。”

    富源县在申报大河乌猪及富源魔芋的证明商标时,也很曲折。2005年,在省工商局有关领导提醒下,富源县经过寻找资料、充分论证,终于在2007年9月14日,“富源魔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成功,2008年12月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07年9月21日“大河乌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注册成功。

    罗平小黄姜的申报工作2003年7月就开始,通过两年半的积极努力,2006年“罗平小黄姜”证明商标终于通过了审定。

    使用:纯化产地品牌更纯洁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要求的条件多、过程长,但成功申报后确实对行业的发展及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作用。

    “文山三七”证明商标是云南省首个获准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后文山三七在国内外具有了排他性,获得法律保护,在市场上纯化了产地,提高了品牌纯洁度,还可以通过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权益,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

    “宣威火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让其传统的制作方式与风味被保护和传承下来,并被发扬光大,让这一百年老字号的食品美名得以飘香万里。今天‘宣威火腿’取得的江湖地位确实来之不易!” 宣泰火腿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生感叹地告诉记者。他认为“宣威火腿”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给宣威火腿产业带来了保护伞,让这一百年老字号的美食得以纳入地理保护范围,中国驰名商标的取得更让宣威火腿美誉度提升。目前宣威有9家火腿企业每年使用44万枚“宣威火腿”证明商标标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问题:使用不得法难发挥作用

    虽然原产地注册证明商标的合理运用,可以使产品和服务在经济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能整合企业形象,提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的信誉,稳定市场占有率。但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原产地证明商标虽然申报成功了,但由于使用不得法,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工商局商标广告科科长肖海说,文山早年就提出了“三七强州”的口号,但通过调查发现,在一些三七制药行业里,对商标的价值观念很淡漠,企业老板对《商标法》和注册商标价值认识不足,缺乏长远的品牌意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三七特产局的张宏春告诉记者,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文山三七”证明商标的宣传还不到位,致使很多人对“文山三七”证明商标不了解、对商标法律意识淡薄,商标使用中自我保护能力差;同时,对使用证明商标的产品质量监管难度大;还存在着商标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富源魔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省著名商标,商标权归属当地魔芋协会。企业或个人对其使用也没有收取冠名费用。一个突出的情况是,富源当地几家魔芋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并没有突出“富源魔芋”这几个字眼,重视的反倒是自己创立的品牌,有的包装上根本就没有“富源魔芋”的字眼。这让人很难理解。

    针对“富源魔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不尽完美的情况来看,业内人士认为在使用和营销方面走得不成功,当地需加大重视力度,真正打响和做大这一品牌,巩固富源魔芋原产地地位。 

    出路:可借鉴宣威经验

    据宣威市工商局副局长张良英介绍:证明商标申报成功后,宣威市工商局就召集火腿加工企业学习有关的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及相关知识,讲解商标意义和作用,与火腿产业协会一起组织企业赴外地取经,收到很好效果。

    监管方面,工商部门切实维护宣威火腿证明商标专用权。一是明确规定火腿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各个环节都要达到证明商标使用条件的要求;二是发挥证明商标辐射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使用;三是严把质量关,对原材料的来源、原产地、检验检疫证明等,都有一整套健全的登记制度,目的就是捍卫宣威火腿优良的品质,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必须立即召回。此外,工商部门还建立商标标志跟踪管理制度,与宣威火腿行业协会共同建立了商标标志使用出入库登记台账,杜绝了“宣威火腿”证明商标滥用现象的发生。

    目前,“宣威火腿”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工作已有章可循。据宣威火腿产业协会介绍,目前他们已总结了9项措施,诸如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企业使用证明商标付费等举措,目前宣威又规划在辖区的虹桥街道办选址建设一个食品工业园区,将宣威本地所有的火腿企业集中起来,生产、深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约束和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宣威多举措的工作思路,让宣威火腿产业正朝着蒸蒸日上的方向发展。

    地理标志帮大忙文山三七产值倍增

    作为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地,文山种植三七已有40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中国三七之乡”。2005年3月,“文山三七”原产地证明商标正式获得国家批准注册,“文山三七”产业正借着品牌保护再迈台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文山三七’证明商标已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山三七特产局相关负责人张宏春告诉记者,去年,文山三七产业实现总产值20亿元,比2005年的14.99亿元增加了33.42%;销售收入19亿元,比2005年的11.49亿元增加了65%。

张宏春告诉记者,证明商标获准注册以来,为充分发挥“文山三七”证明商标作用,特产局根据证明商标使用管理的实施细则,严格审查,截止到去年年底,已许可州内三七加工、流通经营户45户使用“文山三七”证明商标。

    “商标是展示品牌内涵的具体表现形式,对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的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更能提升商标的潜在价值,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工局商标广告科科长肖海认为。

   肖海说,为使文山三七真正成为让世界了解文山的名片,文山还打算申报“文山三七”驰名商标。目前,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工商局和三七特产局已投入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观点:每个地理标志发展都需“量身定做”

    记者从省工商局了解到,由于行业差异、规模化、市场化、自身管理等诸多因素,云南地理标志的发展参差不齐。对此,云南省工商局商标处工作人员认为,如何利用好地理标志,使其品牌价值得以提升,是每个地理标志目前亟待突破的瓶颈。

    普洱茶名声很大,但由于地域范围太广也给管理带来了不少难题。加之普洱茶在2007年被爆炒之后,行业元气大伤,目前发展并不太理想。同样,其他的地理标志也面临着很大的瓶颈。

    拿文山三七来说,尽管消费者都知道三七就是文山的好,但其地理标志的使用情况也不太理想。商标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文山三七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确实是文山生产的三七,品质也能达到标准;另一种是文山生产的三七,品质达不到标准;还有一种就是不是文山三七,但打着文山三七名称。再如富源魔芋这一地理标志,也因该产品本身的市场份额、受众面、范畴等因素而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

    “就普洱茶而言,从全国地理标志的使用情况来看,都没有可供借鉴的较好经验。同时,由于行业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地理标志都要使用一种模式。”因此,该工作人员认为,就云南的地理标志使用来看,宣威火腿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上的一些模式和成功经验是可供其他标志借鉴的。但更重要的是,每个地理标志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征、差异化摸索出适合自身产品发展的路子。(记者蒋琼波 蒋天灿 王维娜 杨春雁)
Tags:证明  标志  一个  地理  云南  商标注册  耗时  数年  
责任编辑:武汉商标注册
用户名: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验证码

评论总数: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