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曝“李鬼”这一说法形象地揭示了多家企业公开打假的行动。近期,包括京东、中信在内的多家民营企业及中央企业确实密集发布了声明,公开打假,指出一些公司或个人冒用其名称、商标、字号等,误导公众,涉嫌违法,引发了广泛关注12。
京东打假声明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严正声明指出,近期部分企业和个人冒用“京东”“京东授权合作商”等名义对外开展投融资、招商等商业活动,均未经京东集团授权,与京东无关。京东集团已采取刑事报案、民事诉讼、行政举报等方式,依法追究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中信打假声明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也发布了严正声明,称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公章、签字等方式将中信集团下属子公司虚假登记为其股东,并列出多批侵权企业的信息。中信集团强调,这些侵权企业与中信集团及下属公司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与中信集团及下属公司无关。中信集团还提醒投资者提高警惕,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
其他企业打假声明
除了京东和中信外,多家中央企业也密集发布声明进行打假,如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纷纷指出,有企业或个人在其企业名称中使用相关商标、字号,或冒用其干部职工身份等开展业务,但均与这些企业无任何关系。
国资委的行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也高度重视打击假冒国企的行动。自2021年以来,国资委已先后公布多批假冒中央企业名单,并上线了监管企业产权信息查询平台,指导中央企业及时发布打假声明。这些措施旨在帮助社会公众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总结
“李逵”曝“李鬼”的行动不仅展示了企业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和对市场秩序的尊重,也提醒了社会公众要擦亮双眼,认准相关企业的字号、商标及相关资质材料,谨防上当受骗。同时,企业应加强风险防范和市场监测,对不法行为积极展开打假维权;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加强执法力度,让“李鬼”无处遁形。